从进城务工到返乡创业,重现村庄生机活力
“城里人也来给咱打工”
东风村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亲是哪儿的?”“亲觉得多少钱合适?”……晚上8点见到王静时,他正在家中二楼的工作室,紧盯电脑与买家聊天,“一口一个亲,刚开始觉得挺别扭,现在都习惯了。”
其实,王静晚上的工作刚刚开始。他的网店只聘用了一名客服,上午9点上班,下午6点半下班。客服走后,王静吃过晚饭,就要接过来,一直看到晚上12点。在与王静聊天的过程中,电脑不时传来淘宝旺旺“叮咚叮咚”的声音,他要赶紧扭过头去招呼。
面对盯着网店看的农民,听着密集的“叮咚”声,实在不忍心多耽误他们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订单、就是好评、就是交易额……
以往,东风村常年有1500人左右在外务工,王静曾是其中一员,在北京、广东都干过,打的最后一份工是在南京一家电动工具生产厂做操作工,“我每天上下班要骑车一个半小时,工作12个小时,工资才2300元。”
2009年10月,王静的小店开张,等了一个月,没卖出一件东西。“我至今清楚记得,第一件‘宝贝’是被广东韶关人买走的,还给了个好评,那次兴奋得半夜都没睡着,后来订单越来越多。”
不仅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了,一些大学生也回到村里网络创业。董来平毕业于新疆一所大学,2009年在家创了一次业,养七彩山鸡,家人始终不理解:“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大学,怎么能养鸡?”
受不了世俗的眼光,董来平应聘到山东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月薪6000多元。看着村里热火朝天的场景,他还是于2012年4月辞职回村,开网店卖家具。每天早晨7点起床,到自家家具厂和3名工人一起干活,工人下午5点下班,自己再加班干到9点,回到家里,接替老婆看网店,直到晚上11点半,关机睡觉。“虽然累点,但比在公司上班有劲,挣钱也多得多,应该早点创业。”
王万军当了十几年兽医、在建筑工地打过工、拉过废塑料,“但没挣到钱,现在是‘父托子福’。”王万军说,这几年,儿子网店成交额都在100万元以上,“重要的是儿子回家了,不用在外面‘漂’了,以前村里没什么人气,只有到过年才能全家团圆,现在天天团圆,过节与平时也没什么两样,村里的留守问题基本上迎刃而解。以前是我们去城里打工,现在是城里人也来给咱打工,我们村的不少钱被外面的人挣走了。”
外地的大学生也到东风村“淘金”。90后大学生吴潇崇,陕西宝鸡人,半年前从北京一家影视公司辞职来到东风村,开了一家名为V度电商服务的公司。“村里网商主动来找我们的不多,思想还是保守,宁肯每天花500元去淘宝做推广,也不愿找我们第三方做运营。”吴潇崇有些苦恼。
短短几年,东风村从无到有,建起250多家家具厂,聚集42家物流企业,周边其他村上千人到这里打工。
来自单庄的单波,每天骑摩托车到东风村上下班,在家具厂拆装成品床,拆装一个20元,两人一班,每天拆装二三十张,能收入200多元,“刚生了宝宝,方便顾家。”
由东风村扩散,带动周边几个村模仿和跟进,网上家具生意也都起来了,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沙集镇被评为“淘宝镇”,2014年交易额达到26亿元。
在见证东风村电商崛起历程的沙集镇党委书记邱良超看来,互联网经济的深度介入,加速了东风村和沙集镇的城镇化进程。
“网商发展带动了物流业,东风村老街不够宽,我们就修了6米多宽的柏油路;网速太慢,我们又进行了网络升级改造;网商开店没地方,我们兴建了产业园。农民转变了观念,在家创业致富,而现在的各项资源也都在向东风村和沙集镇聚集。”邱良超说,“村和镇目前已经连成一片,已经不是过去的小村庄了,俨然一个小城镇。”
从熟人社会到“虚拟社区”,重构村民人际心态
“以前没那么多心眼儿”
是商人就有机密,有交易就有秘密。
到2008年底,东风村近100户开了网店,“砸价砸得血淋淋的。”孙寒把所有开网店的村民召集到一起,签协议商定,以后不许恶性竞争,谁想多卖,可以自己搞一些促销,但不要再教其他人开网店,“每教一个就是培养一个竞争对手。”
孙寒说,协议刚签过,大家还偷偷摸摸地教,后来就光明正大了,一点用都没有,一个月后开网店的村民就突破了100户,“自己的兄弟姐妹没有收入,怎么可能不教?不只别人,我也破了规矩,教了两个妹妹。”
面对亲情与生意,东风村的人有些进退失据。王万军给开网店的儿子打气:“卖得好的款,就是你妹妹家卖也不行。”
在村里办了6个家具加工厂的徐松说,他有一款彩色烤漆儿童双人床,已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网上销售非常好。自己外甥也开店,想使用这一专利,徐松没同意,“给他吃,我就得挨饿。没给他使,就不理我。”
低门槛就容易被模仿。
2012年,王跃投诉外村的8家网店抄袭自己的“宝贝”,没敢投诉本村的,淘宝倒是给下架了,“结果这几家合伙,到我的网店把货给拍光了,那时候淘宝网允许不付款就减库存,让人哭笑不得。”
很多网商为了省钱省事,直接“拿”别人网店图片使用。沙集镇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后,孙寒组织了一个团队,举报盗用自家图片的网店,持续一个月,投诉了上千家,引起村里一些人不快,结果又是不了了之。
竞争日趋激烈,没有特色的货品,很难得到买家青睐,倒逼着网商拍摄体现自己特色图片。2014年,东风村一下子冒出来10家专业摄影店。孙寒熟悉图片处理软件,往年大都是自己拍摄,花在图片上不足千元,这一年他找了专业摄影店,花费2万多元。
刚过去的这一年,孙寒作别相伴8年的淘宝,并且减少为别人代工,悉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成为京东自营家具商品的供货商,一条新的生产线即将投产。
对网络创业群体而言,各地的淘宝村普遍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低端化、恶性砸价、忽视专利权等问题。对此,一些地方建立了行业协会,但在熟人社会,收效甚微。
王万军兼任着沙集镇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协会很难发挥作用,成立几年来,没有找到抓手,缺乏资金运转,以前还可以收取50元的会费,现在会费也收不上来,人家不交,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王万军说:“有些新开的网店,为了赚信誉、赚好评,赔钱也卖,协会更没招,恶性竞争是网商的坟墓。”
一位大学毕业的淘宝店主指出,有些店主急功近利,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就会用成本低的原材料,产品质量势必下降,影响整个东风村的声誉。
创业就会有成败,竞争就会有输赢。王万军说,网络创业,并不意味着“一网就灵”,村里开网店转型、退出的也不在少数,这呼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强起来,知识、人才和品牌建设跟上去。
“村里的人际关系,似乎没有以前那么融洽,好像以前没那么多心眼儿。”孙寒说,以前开网店的年轻人经常一起玩,现在没那么多时间,每个人都有压力,都很忙。
为了陪着“网购族”夜晚购物,电子商务改变了东风村民的作息规律,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仅在网上卖东西,也在网上买东西。
“不能只顾着赚钱,还要讲点生活品质。”孙寒把家安在了离村15公里的宿迁市区,更多的东风村人开始在睢宁县城买房子,为自己,也为孩子上学。
王静指着工作室里的金鱼缸、墙上贴的艺术字“天道酬勤”,“这都是网上买的,买东西都买到两颗钻了,前些天从网上买螃蟹,收到时还在张牙舞爪。”
刚过去的平安夜,文道兵送给老婆一份圣诞礼物——一辆宝马轿车,“我们东风村农民都过圣诞节了,东风村也越来越像豪车展览馆。”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