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有感染力是关键
吃播模式深受店家欢迎
将自己录制的吃播视频传给“中国吃播”,叫作投稿,现在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人投稿。
杭州女孩何伟丽就在上周刚刚加入了“吃播”的行列,她说,自己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吃,之前去韩国旅游就听说过“吃播”,“大食少女”木下祐嘩可以算是她的偶像了,今年她报名参加了华数的“我是大胃王”,一举拿下冠军,“我就是在网上搜自己‘大胃王’的视频时,看到‘处女座的吃货’,然后加入的。”何伟丽认为,这种形式想要形成一定商业模式,还是要有专业团队指导拍摄角度,保证画面质量等等,最好是在直播间内。她的朋友看她对美食如此热爱,都建议她可以尝试下做这样的专职“美食达人”。
“这就是吃播的两种形式了,最开始的这种我们称为UGC,是非专业自发性的,更类似于平民草根真人秀,都是用户群自己凭借兴趣上传;而PGC就更具有组织策划性,一般都由官方平台操作,进行有体系的推广,这种更适合嵌入商业模式。”倪舒凡是KK直播内容总监,差不多也是3个月前,KK直播的播主达人也开始进行美食直播,“我们今年开始尝试更多不同风格的内容,像健身、旅游、宠物、母婴等等,还包括美食,但最终我们发现只有美食类突出重围,点击量和关注度非常高。”
近两年,美食类节目一直饱受关注,按照“处女座的吃货”的解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烹饪教程,主要是告诉你怎么烧菜,这类节目主要以厨师为主,也算是历史悠久了;第二种是带有故事性,例如像“舌尖上的中国”,或者日本的“深夜食堂”等等;而第三种也就是当下刚刚兴起的“吃播”,更偏重于体验吃的过程,“因此如何吃得有感染力,让观看者有代入感,能够身临其境,就非常重要。”
既然这团火烧得这么热,怎样才能添些“柴”让它烧得更旺?
11月份,KK直播也打算开通“打赏”新功能。倪舒凡表示,目前这档节目已相对成熟,种子用户也基本稳定,前期主要以培养市场和口碑为主。据介绍,他们和本地一家电台的美食节目主持人一起已经到访了100多家餐馆,节目直播都特意选在饭点,收看时只要打开H5页面就可以了,都不用下载APP,页面通过微信直接推送分享也相当方便,“有时直播页面显示同时有几千人在线,对于店家来说,这样的数据反馈非常及时。”
但她觉得这个模式还是有些保守,可以再次突破,比如在互动性上,除了点评、领取优惠券之外,还可以尝试引进直播团购、帮忙砍价等等,比如说当天直播在线参与人数越多,到店吃饭就越便宜,“对于这类活动餐厅都非常乐意参加。”
互联网技术推动
“衣食住行”皆受关注
“吃播”红了,是非也多。就在最近的一些关于“吃播”内容的消息中,有人分析称,吃播经济或者美食经济的发展,是经济不景气的映射,观众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寻找慰藉吗?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电影产业空前繁荣,此前郎咸平也表示过,萧条经济来临的第一条铁律,就是电影娱乐样样好。不过,浙江财经学院教授谢作诗不赞同将“吃”做这样的类比,“经济学里讲究一个消遣的机会成本,就是你必须选择做一件事而放弃做另一件事,电影是一个可看可不看的事情,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放弃一两个工作的小时去看电影,机会成本会很高,而当经济不景气时,闲暇时间多了,这个成本就降下来了。”
而“吃”不一样,这个一直都不被放弃的选项,是个必需事件,也就不涉及机会成本。他认为,恰恰是国民经济整体提升发展,人们才更注重于“吃”这件事,而且如果近两年经济继续高速发展,这个“吃”的产业会发展更快。
“这里有个误区,中国目前只是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前两年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增长的。另外,目前主要面临经济问题的是经营者,还非大众消费。”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赵伟教授也认为,经济不景气并非诱因。
倒是目前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和技术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谢作诗提醒,如果仔细关注下,其实当下“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是如此。据《每日商报》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