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人民网>>IT>>正文

一大波机器人袭来 谁的工作快要保不住了【2】

2015年08月10日08:24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大波机器人袭来 谁的工作快要保不住了

2015年08月10日 08:02:57来源:解放日报

一个仍在坚守的行业

“大白”可能很快会出现

在电影《超能陆战队》中,健康机器人“大白”,不仅憨态可掬,更是一个称职的医生。这难免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机器人已经深入医疗健康领域。但其实就目前而言,机器人大军向医疗保健领域进军的步伐是相对慢的。

不过,马丁发现,人工智能还是已经与医疗保健领域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迅猛,但诊断过程依然很传统。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医学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用机器诊断代替传统诊断。

医生们面临着这个世界上不断涌现的新发现、新疗法,以及发表在世界各地医学和科学期刊上的临床研究评估。当他们要诊断患者病情或设计最佳治疗方案时,需要调取的信息总量是相当惊人的。马丁说:“机器诊断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避免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潜在的致命错误。”也就是说,机器人诊断病情和制订治疗方案时,可以调用上述全部资讯,而作为人类,一个人很难掌握全世界最全最新的医疗资讯。机器诊断能够颠覆传统诊断方法,将困在个人头脑中或发表在医学期刊上的所有晦涩文字都释放出来。

机器诊断还可以将诊断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比如,过去诊断心内膜炎时,需要用探针插入患者食道中,不仅价格高昂,而且存在生命危险。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梅奥诊所研发的人工神经网络,可以使超过一半的患者免于接受这种侵入性诊断,且准确率超过99%。因此,医学领域里那些不需要直接与病人互动的工作,比如放射科医生、药剂师等职业将最早受到机器人的冲击。

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另一项重要应用是护理机器人。当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老人护理员奇缺的问题。当然,由于技术的原因,目前护理机器人还不能完全胜任护理工作,因此,疗养院和家庭老人护理目前还能为社会创造部分就业岗位。但未来,“大白”可能会很快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一场顺势而为的改变

把危机变成转机

在马丁描绘的未来中,我们似乎听到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轰然倒塌的声音,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吗?

“由于自动化会残酷地剥夺就业机会,降低收入水平,大部分的消费者最终可能会缺乏相应的收入和购买力。”马丁强调,“消费需求的锐减将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

如果大量失业导致贫富差距日益悬殊,那么,现代市场经济就很难继续蓬勃发展。一个非常富裕的人可以买一辆甚至十辆很好的车,但他不会买几千辆车,到了那一天,汽车行业将如何生存?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任何一件消费商品或任何一个消费领域。

除了经济发展的停滞,失业还将带来创新的枯竭。因为创新需要市场的推动和消费的支撑。如果把乔布斯丢在一个没有市场的孤岛上,他所有的才能都将一文不值。

因此,马丁认为,如果人类不采取行动,机器人带来的危机最终将颠覆整个社会。

对中国来说,情势更为严峻。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数量已居全球之首,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但是,中国仍处在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化的进程中,亟需各行各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在美国,绝大多数人都在服务行业工作,而在中国,制造业仍然是最重要的就业渠道。但是,自动化技术已经对中国工厂的就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995年到2002年,工厂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了约1600万个,相当于中国制造业提供的总就业机会的15%。富士康公司打算在不久的将来,安装几百万台机器人,以替代工人,其他一些德国、日本、北美各国设在中国的制造工厂,也都在考虑使用机器人。可能再过一两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装机总量会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不仅如此,中国原本就面临着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另外还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挑战。这些问题的叠加,使得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对中国造成更大的挑战。

机遇永远和危机相伴随行。马丁预言:“中国将会成为未来机器人时代改革的中心。”

谁也无法阻挡科技的发展,面对这样一场蓄势待发的挑战,马丁认为,人类更应顺势而为,首要的便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尽早对社会进行根本性的结构重组,以便应对未来成百上千万人失业所可能带来的社会震荡。

马丁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政府建立完备的“社会安全网”,以保护那些即将失去工作的人群。虽然并不是说要给他们提供永久的支持,但必须给他们留有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

“安全网的核心是保障收入体制。”马丁描述了实现保障收入体制的两个主要途径:一是向每个成年公民无条件支付基本收入,二是保障低收入人群的最低收入。这个过于理想化的解决方案,自然受到诸多质疑。反对者担心,建立社会安全网会鼓励人类惰性的滋长,导致没有人愿意工作。因此,马丁强调,保障收入体制顺利运行的前提是,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比如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的人可以获得更高的保障性收入等。

被质疑在马丁的预设之中,因为目前确实没有所谓的最佳方案。但他声明,自己大声疾呼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人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并由此推动建设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

虽然将未来描述得如此“可怕”,但不代表马丁对未来就是悲观失望。机器人时代终将到来,但他坚持认为,“人工智能并不意味着机器人‘苏醒’过来,并拥有了与人类相同的自我意识,我不认为人类需要过分担心机器人会毁灭人类”。

马丁笑言:“如果人类能够积极适应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我们将会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社会,所有枯燥繁琐的工作将由机器人承担,人类将得以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去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他坚信,虽然人类不是上帝,但人类拥有足够的智慧,驾驭自己的创造,适应未来的时代。

马丁描述了一场危机,也许,更是一次转机。首席记者 顾学文 实习生 邓为依

上一页
(责编:胡晓、沈光倩)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