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EEG外骨骼
2.巴西的EEG外骨骼
2014年6月12日,在举世瞩目的世界杯揭幕战东道主巴西队和克罗地亚队的比赛中,一位残疾少年实现了自己的踢球梦想,下肢瘫痪的他利用一套包围在身体上的装置,成功用自己的“脚”将球踢了出去,为本次世界杯进行了开球仪式。
这项研究由美国杜克大学的脑—机接口专家米格尔·尼克里斯领导。尼克里斯也参与了一个名为“重新行走(Walk Again)”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用技术来克服瘫痪。从巴西政府获得1500万美元的奖金后,尼克里斯的研究团队开始制造这款由使用者自己的意念控制的机器人外骨骼。
这项计划如此大胆使得游戏人认为是天方夜谭。要想实现这一计划,需要使用脑电图(EEG)帽来收集大脑信号,随后再将信号无线发送给安装有该外骨骼的人身上配备的计算机,计算机接着将这些信号转化为运动。但这些信号的产生方式不足以控制外骨骼。当镜头扫过世界杯的开幕式时,这个镜头只停留了短短的三秒,所以,我们也只能看到一名足球运动员沿着斜坡下来,一名瘫痪者在两名助手的帮助下成功地抬起手臂的镜头。
尽管尼克里斯宣称,“17个月来艰苦卓绝的工作”取得了成功,但对于对这项技术感兴趣的两名电视记者或第一次看到这一技术的人来说,很难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机器人外骨骼所做的似乎并非是最初设想的让瘫痪者从轮椅上站起来并且行走,而只是向前移动一只脚踢球这一简单的任务,因此,也不能称之为成功。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机械和航天工程学教授桑吉·乔什(他也为外骨骼机器人系统项目做出了贡献)就表示,此种外骨骼机器人系统,仍处在早期的研发阶段。另外一位项目参与者—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的戈登·陈也表示,脑部控制外骨骼的技术走向成熟可用,还需要等待10到20年。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