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人民网>>IT>>正文

外资抢滩中国机器人市场 看好中国"工业4.0"潜力

史燕君

2015年11月09日08:28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外资抢滩中国机器人市场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1月3日,以四叶草造型闻名的国家会展中心内人头攒动,大小体量不同的机器人伴随着不同的节奏,忙碌地向参展人员展示自己的技能。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而工业机器人无疑是工博会的重要看点。据悉,本届工博会上机器人展区面积大为增加,达到3万平方米。

  在记者的采访中,参展公司尤其是外资企业纷纷表示看好中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

  市场潜力巨大

  “我在很多地方都工作生活过,包括美国、欧洲、意大利,还有泰国,但最吸引我的还是中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且这块市场还有着巨大的潜能。”柯马全球机器人事业部首席运营官马蒂亚斯·维柯兰德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官马蒂亚斯·维柯兰德还给出了具体的数字佐证:在中国,生产制造业平均每1万名工人配备30台机器人,而在韩国和日本这个数字都超过了300,因此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

  “我现在把整个家庭都搬到了中国,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决定,正是因为我看重这片市场的发展,也希望投入更多来帮助柯马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马蒂亚斯·维柯兰德说。

  对于柯马来说,今年是其首次参展工博会,但对于美国机器人公司Rethink Robotics来说,此次亮相工博会,也是其在中国市场的首秀。

  11月3日,Rethink Robotics宣布与本土自动化设备供应商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SEARI) 签订分销协议。

  Rethink Robotics首席营收管杰森·巴顿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Rethink Robotics 正在全球进行业务拓展,而中国市场是其全球扩张计划的一个基石,预计中国在一年内将成为该公司的最大市场。

  虽然刚刚起步,但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且市场需求量正不断攀升。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均保持着25%左右的增速。

  记者采访发现,外资企业纷纷将“中国制造2025”视为中国市场的一大机遇。

  “随着‘中国制造2025’宏图的开展,中国正全力提升其制造业的质量及工业增长。基于此,制造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高科技的自动化,越来越多地将机器人应用到一些新型的工业自动化操作过程当中去。”杰森·巴顿说。

  “对于中国来说,机器人产业是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市场。”丹麦优傲机器人CEO恩里克·克罗格·艾佛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因为市场需求非常大。

  协作机器人成热门

  协作机器人成为展会最大亮点。所谓的协作机器人强调的是人与机的协作,相对于传统的大型机器人来说,其特点是安全、灵活、易于操作以及价格便宜。

  近年来,凭借这些特性,协作机器人成为最具潜力的机器人市场。研究机构ABI的一篇名为“协作机器人:市场与工艺”的报告中称,全球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1亿美元在5年内迅速增长10倍,在2020年达到10亿美元的试产规模。

  因此,协作机器人也成为各厂商展示的重点。比如,在优傲机器人公司的站台上,陈列的便是旗下全系列协作机器人。

  优傲机器人公司中国总经理铁隆正对《国际金融报》介绍,常规机器人鲜有能应用到组装或者装配部分,而组装又需要人与机器共同协作,因此协作型机器人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全自动生产线与全手动装配生产线间的市场空白,这也就是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应用空间所在。

  铁隆正还告诉记者,以前,制造商生产一个产品,可以面向很大很广的市场。而现在,制造商需要生产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一个市场。这就要求企业在有限的空间内,非常灵活、快速地变化生产线,这就是人机协作机器人发挥其作用的时候。

  Rethink Robotics在中国首秀所展示的产品也是协作机器人Sawyer和Baxter。

  杰森·巴顿说,中国的工资正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制造业的空缺岗位也急剧增加,劳动力短缺及工人流失率给制造商带来困扰,而采用协作型机器人,便可以安全有效地担任多个以前需要人手参与的工序。与此同时,协作型机器人的高度灵活性、灵巧工艺及高效,将使得制造商更能适应现今制造环境的变迁。

  马蒂亚斯·维柯兰德表示,人机协作型机器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柯马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

  杰森·巴顿预计,到2020年,全球协作型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0亿美元,而中国制造业将是驱动这一市场迅猛增长的重要因素。

(责编:陈键、杨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