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企业报道
人民网>>IT>>正文

中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打造精品的三字“精”

2015年10月31日18:35  来源:中工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打造精品的三字“精”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吉图珲高铁项目部施工纪实

  2014年年底,由沈阳铁路局局长王占柱亲自主持的样板工程现场观摩会,在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吉图珲高铁项目部承建的延吉西站综合维修基地召开,沈阳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的有关部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相关领导参加了现场观摩会。

  开通运营的延吉高铁车站

  与会人员在王占柱局长的带领下,观摩了延吉西站及综合维修基地所有的站房、基站、轨道车库、维修库、电务楼、供电楼、工作室、信号楼、通信站等各类建筑,以及室外的环境设置、室内的装饰布置、设备的安装、各种电缆光缆走线。

  只见这些建筑造型别致,颜色鲜艳,室内墙面光滑如镜,墙体棱角分明;设备安装、电缆布线错落有致,井井有条,让人赏心悦目;室外芳草萋萋,绿树掩映,红顶黄墙,斜檐拱脊四面坡(房顶为4个面),与沿线的风景和民族风情相映相衬,极具观赏价值。与会人员个个赞不绝口,称其是无一不精,无一不给人以美感,令人叹为观止。

  项目经理邢远强(中)与项目书记杜天祥(右)研讨方案

  沈阳铁路局特地将三公司承建的8座站所评为"样板工程",并在全线予以推广。

  精确:技术数据做到精准无误

  虽说三公司项目部于2012年年底进场,但由于征地拆迁滞后,线下工程延迟,直至2015年5月初,线下工程仍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这就导致三公司承担的延吉至珲春208公里接触网施工也随之拖延。眼看着开通之日临近(今年的9月20日吉图珲高铁正式开通),时日无多,项目经理邢远强和党工委书记杜天祥急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关键时刻,三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海军亲临现场坐镇指挥,出谋划策。决定改变以往的施工程序,不等铺轨抢先进行接触网施工。

  牵引变电所工程

  按照正常的施工程序,接触网施工一般都是待线下施工单位铺轨后,这样既可以给接触网施工提供工作面,又可以轨道为基准确定接触网标高,以便进行接触网立杆、架线施工。但当时铺轨"八字还没有一撇",图纸尚没有到位,三公司项目部先以路基为基准进行测量,确定接触网标高,进行挖基坑立杆。待线下单位上道砟后,再进行测量,调整标高。等线下单位铺轨后还要重新测量调整,捣固机捣鼓后,再进行第四次测量调整,如此的反反复复,目的就是确保接触网标高精确无误。

  正是由于他们这样不厌其烦,反复测量,多次调整,精心调试,在没有基准面,架构图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全线380个锚段,一次成型率达到100%,不仅保证了按时开通,而且确保接触网一次成优,无论是在联调联试过程中,还是在正式运行过程中,接触网从没有出现打弓或硬点火花现象。

  精细:各个细节做到完美无瑕

  世界著名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言:"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信号设备安装工程

  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吉图珲高铁项目部打造精品工程的过程,再次为戴维·帕卡德的这句名言提供了佐证。

  三公司项目部所承建的208公里的路段,各种站所就达236座,计24000多平方米,"四电"施工要承担这么大规模的房建工程,这在公司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正因为是第一次,三公司项目部更是慎之又慎,严格把关。

  比如,所有站所必须脚线笔直、棱角分明,墙面光滑,地面平整度不得超过0.5毫米,室内装饰达到家庭精装水平。

  错落有致的设备安装工程

  一次,项目经理邢远强和房建专业经理李峰拿着水平仪到一座AT所进行测试,一位员工说:"0.5毫米的误差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再说谁又会到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来查看?"邢远强却说:"思想上松一分,工作上就会松一尺,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越是要注重标准,否则就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在轨道信号设备安装完毕后,经测试一切正常,对信号专业经理芦苇来说完全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但细心的芦苇还是不放心,他拿着测试的仪器仪表,对沿线信号设备、方向盒、电缆进行一一查看,看看有没有上错端子的,配线有没有损伤的……当他发现有一处端子压着电缆线皮时,立即进行整改。有人对他说:"这点问题,并不影响信号传输,何必这么较真?"芦苇却说:"端子压着电缆线皮有可能导致轨道电压不稳,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任何的小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大事故,小问题不能小看!"

  一般来说,对于站房地下的一些电缆走线等隐蔽工程,只要不影响设备运行就行,至于是否美观则无关紧要。然而,在吉图珲高铁电气化局集团工地却被彻底颠覆了,所有站房的地板全部是透明地板,地下的布线一目了然。所以,电气化局集团参建员工在地下布线时可谓费尽心思,用不同色彩的电缆编制出色彩斑斓、排列有序的图案,走线笔直,拐角部位一律直角,每条线都有标识,令人拍案叫绝,为吉图珲高铁又添一份美感。

  精致:每个质量环节精致到位

  东北作为高寒地区,有效施工时间一般都是在5月份冰雪消融,大地回暖之后。一过10月,东北就已经寒意袭人,人们就进入了"猫冬"时季。但由于"四电"施工时间被严重挤压,三公司项目部也不得不对一些房建基础设施工程进行冬季施工。

  综合维修工区房建工程

  东北的冬季平均温度达零下20多度,冻土层深达2米左右。在房建施工中,如果对这些冻胀土清理不彻底,等到天气转暖冰冻消融,房基就必然会出现下沉现象。因此对冻胀土的清理就成为保证房基质量的关键环节,三公司项目部采用"深挖、换填"等技术,对房基进行防冻胀处理。对所有的地下管道,全部深埋至2.7米以上,并用苯板和发泡进行保温处理,确保即便是达到零下50度,管道也不会被冻裂。为了保证房屋混凝土的质量,特地为每所站房建起了"保温棚",即便外面冰天雪地,室内都可以达到混凝土凝固必须在5度以上的温度要求。

  由三公司担负施工的延吉至珲春段各隧道口的消防水池,原来都设计在隧道口上方的山坡上,邢远强经反复查看认为,在山坡上开凿消防水池必然会破坏植被,有损沿线风景,遂向业主和设计单位建议将消防水池移至隧道口边部,这样既避免破坏植被,又可方便取水降低施工成本,得到业主和设计单位的高度赞赏。

  大家或许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当列车穿越隧道时,旅客像突然进入"黑暗时段"一样,感到一时的不适。但行进在吉图珲高铁85座隧道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列车进入隧道后,在一排排射灯照射下,突然看到隧道顶端的"蓝天白云",很多旅客惊呼:"走在吉图珲高铁隧道内,就像驾车奔驰在海滨公路上,让人心旷神怡。"

  "洞中的蓝天白云是用灯光照射出来的图案,这是利用光学调控的特殊灯光段"……电气化局集团项目部党工委书记田子亮,特地给笔者揭开了隧道内蓝天白云的谜底。

  2015年9月20日吉图珲高铁开通之际,笔者搭乘第一列高速列车由长春出发,驶向边境城市珲春。

  疾驰的列车犹如一条银色的巨龙穿行在美景如画的松花江畔。沿线那一座座造型新颖、各具民族风采的站房,一个个红顶黄墙的牵引变电站、基站、中继站、AT所,就像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点睛"之作,为吉图珲高铁平添神来之笔,更具一番风韵。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一位官员感慨地说:"这条高铁不仅沿线的风景美,工程质量更美,被称作'党和人民群众的放心路',一点也不过。"(赵守民)

(责编:杨虞波罗、沈光倩)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