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人民网>>IT>>正文

中关村“转身”,不仅需要勇气

余荣华

2015年10月19日08: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关村“转身”,不仅需要勇气(一线视角)
从“卖电脑”起步的中关村大街,这一次要彻底告别电子卖场了。日前北京海淀区发布的“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预告了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根据新规划,未来3到5年,该区域所有电子卖场最终会消失,而近两年初露峥嵘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模式,将成为主导性的新业态。

中关村的这一“转身”,具有象征意义,令人感慨万分。“买电脑、买手机就到中关村”,不仅在北京乃至在全国都家喻户晓。鼎盛之时,电子产品的卖场面积达32万多平方米,相当于44个足球场,经营商户大约8000家,从业人员5万左右。尽管最近五六年传统卖场直线滑落,但说放弃就放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电子卖场退出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有人担心,中关村会不会因此“空心化”?有人关切,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再像当年一样创业,会不会更难成功?不过,若真正了解中关村,就不会产生这些疑虑,相反,还会感受到这次转身后面的底气。

中关村大街一直以“电子一条街”而闻名,但作为科技园区的中关村,这些年已扩展至北京16个区县,实体电子卖场的盈收总和,只是中关村园区的“九牛一毛”。人们视线以外的“中关村”,其实一直在默默生长。在“电子卖场”的周围,有几十所高等院校和人才储备,中国科学院的数十处研究所、百多个世界级实验室,他们在真正支撑“中国硅谷”的繁华。流淌在中关村血液里的东西,始终是创新的力量。

当年,中关村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开拓者,如今,又被“互联网+”改变,看上去是历史之手在拨弄,实际上却是拥抱创新必然带来的自我革命。“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无穷机遇和挑战,也带来了“秒变”节奏和更多未来想象。无论是勇立潮头的中关村,还是追求创新驱动的中国,都必须适应这样的变革节奏。一味留恋过去看似繁荣的旧业态,只会错失良机;尽快拥抱机遇与挑战并生的新业态,才能握有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海淀区政府主动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创新工场”“技术交易所”“专利服务机构”等新模式的兴起,正是加速产业轮替的过程,也是勇于创新的果敢实践。

“电子一条街”将退出历史舞台,不是警钟是号角。正在转型升级的中关村,尤需好好思考:如何抓紧时间与周边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高效对接。离柜台远了,离实验台再近些,这个换位怎么看都是个历史机遇。

电子卖场变身创业大街,谁能成为真正的赢家?在中关村的创业人群中,流传着两句话,一句是“找到了风口,猪也能上天”;一句是“潮退了就能看到谁没穿泳裤”。在“互联网+”时代,市场之手同样会教育浮躁者,淘汰浮夸者。只要政府这只手,维护好大的市场环境,对创业者一视同仁,让他们自由耕作、平等竞争,市场新旧交替的过程必然会呈现出生生不息的脉象。

(作者为本报北京分社记者) 

 

(责编:陈键、沈光倩)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