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补贴未来会更倾向消费者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司机多了,专车多了,专车公司疯狂烧钱多了,如今在这个炎热的夏日,专车的补贴却在趋于冷静了。虽然仅用两周的时间,滴滴快的在七月份宣布已经获得2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但是这样的福利似乎并没有体现在司机的补贴上,不少专车司机对羊城晚报记者反映,补贴减少了,月入两三万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对此,滴滴快的相关人士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滴滴快的的补贴正在从过去的“大锅饭”转向通过动态调价和定向补贴的方式,补贴目的也从市场推广手段变为实现市场供需平衡。
月入三万已成过去时
在去年底今年初,专车司机是一项工作时间自由、收入颇高的职业。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按照赶集网发布的《2014年O2O自由职业者分析报告》统计,专车司机平均税后收入8509元,已经超过白领收入最高的城市上海,月收入过万的唾手可得,不少司机能赚到两三万元。当时,有公司不仅不收订单总金额20%左右的佣金(现在一些专车平台的佣金调整为30%左右),还会赠送同样比例的订单金额。到了今年三四月份,Uber为了快速跑马圈地,对专车司机的补贴曾经达到令人艳羡的“一周接80单奖励8000元”,但是,最近这两个月以来,这样的好事情已经没有了,各家专车的补贴也是一降再降。
以滴滴快车为例:开始时早晚高峰5倍奖励,上限50元,6月改为早晚高峰两倍,其余时段1.2倍,7月早晚高峰降为1.5倍,其余时段没有奖励。滴滴快的公关总监叶耘透露,目前专车司机的收入已经趋于稳定,一个司机每天工作8小时左右(算上一天限行时间),一个月纯收入在8000到1万元。“之前是所有订单都是一个补贴方式和额度,现在会根据时间、地段和订单自身被接单的可能性进行调整,还有司机的服务和评价记录。”叶耘具体解释称,定向补贴是对于特殊时段、地段和特殊订单进行补贴。而已经开始实行的动态调价政策会根据城市和时段而且会结合异常天气、地点需求量,以及交通拥堵情况、用户本身的订单价值,计算出加价数字和被接单的可能性。
补贴降低了,会否出现专车司机“离职潮”呢?滴滴快的方面向羊城晚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滴滴快的全国专车注册司机超过一百万,每天还有数万的申请在提交,专车日均订单量四百万,峰值日订单超过六百万。此外,7月底苹果iOS版滴滴专车司机端上线,三天时间这一客户端下载量就达到苹果商店第三名。叶耘表示,“当用户规模和使用习惯形成之后,这个市场会逐渐趋于稳定和健康”。
补贴会更倾向消费者
据悉,滴滴快的本轮融资获得的“几十亿美元都会花在中国”,将用于巩固公司现有市场地位、进一步拓展和做深国内市场和新业务,以及用于公司平台技术升级、大数据的研发和运营以及提升用户体验效率等。滴滴快的总裁柳青表示,滴滴快的未来三年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
对于补贴的问题,滴滴快的总裁柳青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补贴不再那么多,是因为司机靠工作已经能挣到足够多的钱了,平台的规模效应也为司机提供了足够多的订单,今后我们的补贴,可能更多是给消费者,给新来的用户,给那些服务好的司机。”同时,柳青强调会集中力量投入在技术平台建设以及业务多元化上。
但嘀嗒拼车CEO宋中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激烈的竞争和烧钱抢夺用户并不是坏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用户和市场。不过,有业内人士对持续烧钱不看好。“对于各大打车软件间的烧钱大战,我并不是很乐观,年底可能就会停了,毕竟专车是一种商业营利行为,而且用户变得越来越理性,打车优惠补贴推出初期,订单量确实会大增,但后期用户就会更在意实际的价格是否会有长期的利好,烧钱补贴大战很快就会停止。” 我有车CEO秦淑研如是说。
城市交通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杨东援认为,专车反映出的是传统出租车行业不能覆盖所有需求的现状,政府应该主动思考如何让这个市场规范、有序,而不是如何完全禁止。面对互联网打车软件这种新生事物,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去探索、研究。有行业分析师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打车软件之间的“烧钱大战”不会停止,主要会集中在专车市场,这是未来打车软件竞争的重点领域。“未来打车软件不会是为了补贴而补贴,而会更加垂直化,在物流、外卖等方面衍生出新花样。”
林曦、陈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