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人民网>>IT>>正文

互联网大佬“抢食”民营银行蛋糕(市场观察)

王俊岭

2015年07月25日08: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互联网大佬“抢食”民营银行蛋糕(市场观察)

  首批民营银行入市“开跑”,引得不少企业也动了心思。近日有媒体报道,目前已有超过50家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向银监会发出设立民营银行申请,其中不乏小米、京东等科技型互联网企业的身影。专家表示,以互联网大佬为代表的民企争相进入银行领域,既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也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相合,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正在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鼠标+水泥”渐成风潮

  从积极在深圳前海设立微众银行的腾讯,到将业务触角伸向消费、众筹、财富管理乃至保险等领域的京东商城,再到主动牵头设立花城银行的高性能塑料制造商金发科技……在互联网企业的“垂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走上传统经济与新经济融合这条“鼠标+水泥”之路。

  不久前,主营化工的和邦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小米、新希望、红旗连锁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民营银行,首期注册资本30亿元。尽管项目尚处于初步磋商阶段,参与主体、经营范围等事项尚未最终确定,但相关企业联手进军民营银行的态度却已非常明确。

  专家认为,这一风潮的形成既源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也与国家连续出台针对互联网金融以及民营银行的鼓励及规范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互联网企业做银行最大的优势是其互联网思维,这有别于传统的银行业,也更能贴近民众的金融需求。相比之下,传统行业涉足银行业则更多出于谋求转型的考虑。”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评论道。

  传统银行也在求新求变

  面对“互联网+”的大潮,民营银行准备星火燎原,传统银行也没有坐以待毙。例如,建设银行继推出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之后,马不停蹄地推出了Pad银行客户端;邮储银行今年开始实施新一轮IT规划,发起设立大数据平台、云平台和电商平台,力求构建一个O2O的立体化金融服务网络;而中国银行则正谋求在跨境支付、结算等方面巩固自己的线上优势。

  那么,同样是拥抱互联网,民营银行与传统银行有何差别呢?“一方面,银行的运营专业性非常强,非金融行业企业办银行上较为欠缺;另一方面,银行业‘躺着也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目前竞争十分激烈。”董登新表示,这些企业做好互联网金融或许不难,也能形成对银行业的拾遗补缺,但要想在银行本身这个层面撼动求新求变的传统大银行却并不容易。

  稍早前的一项调查亦显示,62.5%的消费者对民营银行的系统安全性存在顾虑;担忧资金实力的则占52.1%。有意思的是,民众对不同民营银行的认知度也差异较大。比如,致力为小微商户及个人提供贸易金融或理财服务的浙江网商银行所获认知度,就明显高于主打“公存公贷”的天津金城银行。

  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建议,每家进入机构都必须有创新性的思维和模式,特别是未来开设的民营银行必须有差异化的定位,找准自己的相对优势。

  “接地气”利好实体经济

  对于这股风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多数专家持有正面态度。“目前,我们最需要鼓励创新,这就需要金融作相应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尽管有的民营银行可能会被淘汰,但这对于提高整个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进而为中国经济转型塑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却是非常有帮助的。”董登新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于换军看来,新常态下,民营经济日益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推动力量,而旧的金融体制安排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他指出,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继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经济的发展。

  努力“接地气”,方有好生意。业内人士预计,由于相关部门的鼓励,监管政策都非常及时,因此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创客们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有望在这种金融支持下进一步迸发活力,而许多企业也有望借此实现华丽转身,形成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又一种生动局面。

(责编:孙红丽、唐沰)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