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嵩绘
一款标称8G容量的手机,可使用容量只有4.26G,占比仅为53%;一款新手机预装软件竟达71个;还有一款手机在开机、注册入网及120小时待机过程中,消耗了近80MB流量……上海市消保委6月15日公布的对市售智能手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智能手机容量不足、软件异常情况相当普遍。法律专家表示,厂商的这种行为涉嫌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甚至已涉嫌商业诈骗,消费者完全可以依法维权。
新手机预装软件最高达71个,待机流量惊人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通过运营商网点、大型电器连锁店、手机专卖店等销售渠道购买了20款智能手机,其中10款为通讯运营商定制机,其余10款为非定制机。试验主要涉及手机成像系统性能、预装软件及容量。
比较试验发现,20款手机中,除一款手机在成像系统性能检测后无法开机外,其余19款手机,预装软件少的有30个左右,最多的一款手机达到71个。而在模拟普通消费者操作方式卸载预装软件时发现,有3款手机无法卸载任何软件,其余16款手机,可卸载软件数最多的达到33个(该手机总软件数58个),最少的有10个(该手机总软件数30个)。按可卸载软件的比例分,最多的占预装软件总数的57%,最少的占比仅有26%。各品牌厂商给予消费者选择软件的权限相差较大。
为了解手机在待机状态下内置预装软件的流量使用情况,上海市消保委从19款手机中随机选取了10款(5款为定制机、5款为非定制机)进行了模拟测试。将10款手机统一恢复为出厂设置,插入相应运营商SIM卡,同一环境条件中,在不人为开启任何第三方软件的待机状态下,每隔24小时记录流量使用情况,共持续120小时。结果显示,有9款手机存在开机、注册入网及待机过程中消耗流量的现象,其中最多的消耗了近80MB流量。经分析该手机在开机、注册入网时消耗的流量约为68MB,而在整个试验期内,每天的10时41分和23时11分左右都会消耗约1MB左右的流量,120小时内总共消耗了12MB左右。其余8款手机虽不存在定时消耗流量的问题,但在120小时的试验周期内仍有80KB—4281KB流量的消耗。
三类权益受损,专家表示消费者可依法维权
此外,上海市消保委在对手机容量的调查中发现,对于手机容量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手机厂商在产品外包装或者广告中宣称的容量,即为标称存储容量;另两种为消费者只能在手机系统设置中查看到的实际存储容量以及可使用存储容量。本次试验的19款手机,容量从4G到32G不等,按照可使用容量占标称容量比例来分析,占比最高的一款手机其可使用容量为27.1G、标称容量为32G,占比为85%;占比最低的一款手机可使用容量为4.26G、标称容量为8G,占比仅为53%。
而在卸载部分预装软件后,手机容量的变化也不尽相同。16件可卸载软件的手机中,有4款卸载软件后显示可使用容量没有变化,专家表示,这说明其实软件依然存在,根本没有被物理卸载。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律师表示,智能手机厂商的这种做法已经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一是知情权,智能手机经营者应该在产品包装上或者宣传中告知消费者手机的真实容量。二是选择权,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时应该可以依个人需求或喜好选择软件的安装,经营者为方便消费者在手机中预装的软件应适度适量。三是公平交易权,类似预装与手机正常运行无关且消费者无法卸载的软件,以及偷跑流量的预装软件,其实都有违公平交易原则,说得严重些已经涉嫌欺诈行为,消费者完全可以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