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国内外智能手环品牌扎堆【2】

李光焱

2014年09月03日08:30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国内外智能手环品牌扎堆

  有报道称,仅在深圳一地,从事智能手环业务的厂商不下200家。对此,酷派负责智能可穿戴式产品的总监李书涛认为,这一数据还偏“保守”。“每次参加业内的会议,都坐得满满当当,行情火热。”他直言,在海外市场(知名时装品牌Ralph Lauren近日在美国网球公开赛上推出了可监测用户心率、呼吸频率的智能Polo衫)和部分细分市场(如儿童定位手环),智能手环厂商赚到了钱,但在更庞大的市场,都是赔本赚吆喝。

  “都觉得是个金矿,此时不进来,等人赚钱了你再来,可就晚了。”李书涛说,智能手环厂商赌的是远景,因此也就造就了行内大热、行外冷清局面。

  期待iWatch带来新标准?

  行外的冷清,堪与行内并称“冰火两重天”。也许,你曾经眉飞色舞地向朋友介绍手环:能够监测睡眠,计算运动轨迹和减肥效果,能遥控手机还防水……但不过几个月,手环就从手腕上悄然隐退。原因不是坏了,就是变鸡肋了。

  记者身边,无论戴Jawbone还是戴Nike者,除非“刚需”,都在一两个月后就不再“炫耀”。即便是明星小米手环,也用了56分钟才售罄首发的500个。郭杏荣向记者坦言,手环功能没有爆点,还停留在与手机相连、健康、运动、闹钟等基本功能上,与云平台接入、后台数据整合并未实现。

  “比如用户监测血压、心跳后,想知道反映什么问题,该怎么应对,但现在的手环只做了前半段,后半段没了。”李书涛表示,没有消费者需要的资讯和服务,体验肯定不好。另外,手环的传感器技术也不精确,即便测血压,与传统血压仪比,也有出入。

  采访中,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智能手环市场是深坑还是金矿,得看苹果iWatch发布后的表现。“苹果一直引领市场,在手环上,也会推出更完美的产品,大家都看着它。”李书涛毫不讳言,现在的智能手环,大多是“打酱油”,即便作为手机的配件,也不如保护膜、外壳、移动电源等卖得火。

  郭杏荣认为,智能穿戴设备一定要与云平台对接,将用户的数据导入云,体现数据的价值,才可能撬动消费市场。“平台公司成熟大概要3年,也就是说智能手环成熟起来,也得3年。”李书涛认为。

上一页
(责编:曾亮、沈光倩)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