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惠普“拆分”的赌注

史燕君

2014年10月20日08:38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惠普“拆分”的赌注

  柏可林 摄

  迟来3年,惠普最终还是走上了拆分的路子。不过,业绩下滑的隐忧一直存在,惠普公司和惠普企业在各自领域都仍然面临对手的强劲挑战,拆分能否实现1+1>2的结果还很难预测

  如何让停滞不前的企业重获生机?

  拆分!这是近期众多大型科技公司普遍给自己开出的药方。

  继eBay宣布拆分旗下电子支付服务PayPal 成为各自独立公司之后,拥有75年历史的科技巨擘惠普作出了同样的选择。

  10月6日,惠普正式宣布将拆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一家公司名为惠普公司(HP Inc.),主营PC和打印机业务;另一家名为惠普企业(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主营企业硬件和服务业务。惠特曼将担任惠普企业公司的CEO,惠普现任PC和打印机业务负责人迪昂·维斯勒将出任“惠普公司”CEO。预计交易在2015年10月之前完成。

  拆分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信心大振,惠普公司股价在当天的美股交易时段上涨近5%。

  那么,对于惠普来说,拆分是不是解决当前困境的一剂良药?

  迟来的拆分

  惠普曾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迅速普及,PC和打印机市场不断萎缩。相关数据显示,惠普PC业务营收2011财年为396亿美元,2012财年为357亿美元,2013财年为320亿美元。去年,其全球PC王座还被中国企业联想夺走。

  拆还是不拆?这是惠普近年来多次面对的问题。

  3年前,时任惠普CEO的李艾科就有拆分PC业务并出售的想法,但当时PC业务在惠普仍占重要位置,董事会并不认可李艾科的理念,这也最终造成李艾科被赶出惠普。

  惠特曼入主惠普后,宣布推行“一个惠普”战略,表示不会拆分PC业务。之后,惠特曼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步伐,在2012年将PC和打印机业务合并,并集中了营销、通讯和大客户销售等企业级业务。不止于此,惠特曼还寄希望于瘦身计划,先后制定了总计裁员5.5万人的计划。

  3年后的今天,还是惠特曼,但她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是什么让惠特曼改变了主意?

  “关于惠普拆分的讨论实际上从未终止过。选择拆分的原因显而易见,不同业务面对市场不同,运作机制不同,目前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也不相同。”IT业资深分析师唐欣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现在的企业服务业务和PC/打印机业务的差别比惠特曼刚上任时候更为突出,所以拆分的必要性也就越高。

  在惠特曼看来,惠普的战略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拆分仅仅是按照现有战略所进行的一个战术性行动。

  “在一开始,‘一个惠普’的战略是绝对正确的。我们必须重振公司。我们必须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必须优化公司的各项业务。公司的重振计划让今天的拆分成为可能。”惠特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拆分成两家公司实际上是重振计划的下一阶段。

  易观国际分析师蔡利丽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惠普这次“拆分”与3年前一度提出的“出售”PC业务并不是一脉相承。

  “拆分正是为了使业务清晰、业务相互促进发展。”蔡利丽认为,惠普此次拆分正是为了明晰一体化和端到端的服务发展战略,个人PC业务和打印机业务拆分出去,并不是与原有的服务器、企业软件和服务、数据存储、云计算等业务割离开,发展战略明晰后,对整个惠普的发展是有利的。

  正略钧策咨询顾问余义认为,拆分完全是惠普的市场选择,是“更多的专注”和“更少的协同”这一矛盾体演化的结果。为了惠普在专业领域更好地发展,部分牺牲了协同。

  唐欣认为,这种拆分同时也能够方便惠普开展一些资本运作。

  据悉,此前,惠普与数据存储设备制造商EMC的谈判已经筹划多年,但一度陷入搁置,主要的原因是囊括电脑、打印机业务的惠普,体量太大,而EMC对于电脑、打印机等消费者业务兴趣并不大。这使得合并计划并未得到EMC股东的充分支持。此次拆分之后的惠普与EMC似乎更为合拍。

  惠特曼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拆分后的新公司将变得更加精简,而且将在未来从事并购交易。

  资本的力量

  关于拆分问题,从表面上看,惠特曼在3年间作出了两次完全不同的选择,但追根究底,惠特曼终不过是一个决策的公布者。

  “惠特曼作为标准的职业经理人,其选择需受资本层面影响,是否拆分并不是惠特曼所能左右的。”余义表示,她能做的只是更好地为“拆分”布局。比如,在拆分方案设计上,她尽可能地坚持了“一个惠普”的选择,如共享了LOGO、股东,甚至管理层,她本人兼任了“惠普公司”董事长和“惠普企业”的CEO。

  惠特曼一直声称,完整的惠普会更强大,不会寻求资产并购、拆分或销售的可能性。惠特曼上任后,为惠普制定了为期5年的战略规划:2012年为诊断和基础期;2013年为调整和重建期;2014年为复苏和扩张期;2015年是加速发展期;2016年成为行业领导企业。

  但显然,2014年的复苏和扩张并没有实现,财务数字可以为证。惠普201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净营收为2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2亿美元增长1%;净利润为9.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90亿美元下滑29%。

  不见好转的业绩让惠普的股东开始寻求其他方案,而拆分将是他们的首要选择。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将公司不同业务进行拆分有助于厘清这些业务各自的运营和财务状况,从而便于潜在收购方或被收购方进行评估,帮助投资者实现获利。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投资大亨卡尔·伊坎推动摩托罗拉的拆分,将手机业务与其他业务进行剥离中获得了很好的回报。拆分后的摩托罗拉移动被谷歌用12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而摩托罗拉系统的股价则一路上涨至今。伊坎最终拿到了13亿美元的利润。

  在惠普的董事中,激进投资者拉夫·惠特沃斯曾推动多家企业进入拆分。截至今年6月,惠特沃斯旗下风险投资公司Relational Investors LLC持有惠普约1.5%股份。

  据悉,惠特沃斯曾与惠普签署一项两年期协议,同意不会公开寻求拆分或销售惠普主要资产的可能性,而这份协议已于2013年末到期。在此之前,就有预测,一旦惠特沃斯对惠普管理层及其战略的耐心消耗殆尽,那么,惠普的相关拆分谈判或将迅速展开。

  “对于大型公司来说,董事会总会有保守派和激进派、短线派和长线派的分歧。一般情况下,当公司业绩蒸蒸日上时,高管团队能很好地调节董事会分歧。而当公司增长不达预期时,股东层面,尤其是董事会层面各方利益的较量就如同水火不融。”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管理层人士对记者分析,此次惠普拆分,实质是董事会层面,一些激进派股东对管理层及其战略耐心消耗殆尽的结果。

  “如果董事会能够解决公司的治理缺陷和潜在失误,此次拆分将给惠普带来积极效果。”独立董事会培训咨询机构价值联盟和公司治理联盟CEO爱丽诺·布洛斯罕撰文指出。

  惠普的董事会向来背负恶名,频繁易主备受诟病。惠特曼已经是十年来董事会委任的第四任CEO。每一任 CEO 都有不同的战略,不断调整方向做拉锯战,浪费了很多时间和资金。

  《财富》就曾毫不客气地评述惠普没落之路,除了缺乏创新之外,董事会不和是主因。

  但在爱丽诺·布洛斯罕看来,董事会似乎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这从此次两个公司的任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从惠特曼手中剥离一半业务,从深层意义上而言,也可能意味着董事会对她的长期信心不足。如果是这样,未来公司必将有更多变化”。

  风险犹存

  在惠普的发展史上,拆分取得成功过。早在1999年,惠普就将盈利能力强劲的医疗和测量仪器部门拆分成立了安捷伦,而后者已成为当前测量行业的巨头。而2005年,安捷伦的半导体业务被进一步拆分,成立了安华高科技。该公司随后成为了苹果iPhone等产品的主要芯片供应商之一。在取得以往的成功之后,安捷伦并未抑制继续拆分的冲动。2013年,该公司又宣布将拆分为两家公司,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领域,而另一家则专注于电子测量业务。

  那么,这次的拆分能否帮助惠普挽回颓势?

  分析人士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惠普企业的发展。

  在传统IT厂商面临移动互联网冲击后的集体转型热中,企业级市场成为救命稻草。惠普此次拆分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倾向于有利可图和具备增长潜力的企业市场。

  自惠特曼担任惠普CEO以来,惠普的企业业务已推出多款产品,包括Moonshot服务器、集成3PAR的数据存储系统和Helion开放云计算架构等。

  惠普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后,惠特曼曾表示,减少对个人电脑业务的依赖,逐步向基于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的企业市场转型,是惠普从下滑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惠普拆分之后,比较看好数据存储和云计算业务,这一块发展会比较快。”蔡利丽直言看好企业市场。

  在市场一片叫好之际,竞争对手戴尔泼来一盆冷水。在惠普拆分消息传出的第二天,戴尔发布声明回应惠普的做法:“拆分计划十分复杂,而且会分散精力。这对惠普及其股东更加有利,但对客户却并非如此,这么做搞错了优先顺序。”

  “作为独立的上市公司,由于法律的限制,在独立公司治理架构的影响下,拆分后的两家公司协同将大大降低;单一公司而言,品牌力、渠道力、研发力和管理能力短期内也会有所降低。”余义表示,但这种风险是短期的。

  唐欣认为,在拆分之后如何提高规模和利润率将变得更为迫切。

  据了解,自2011年起,惠普的营收持续下滑。PC和打印机业务虽仍占惠普半壁江山,但已触底;企业硬件和服务业务中,除企业集团同比增长2%,企业服务部门、软件部门和金融服务部门分别同比下滑7%、5%和3%。利润率也远不如对手。例如,惠普企业的利润率在10%左右,相比之下,Oracle的利润率高达40%;IBM为20%;EMC为17%。

  拆分成潮

  事实上,拆分已经成为众多IT企业共同的选择。在惠普之前,9月30日,eBay宣布PayPal将拆分成为独立公司,在惠普之后,安全厂商赛门铁克也宣布了拆分计划。

  硅谷投资大亨安德森表示,所有“20岁”以上的科技巨头,都将会拆分掉。安德森表示,科技巨头只有通过拆分变成小规模公司,才能够更快速行动。

  “在IT领域,很多企业随着规模逐渐扩大,会选择多元化战略以扩大收入,降低单一业务的风险。但这样的做法也可能导致在单一领域的敏捷性和竞争力降低。特别是市场环境剧烈变动的时候,多元化的大公司往往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唐欣说,当不同业务之间的发展前景和利润水平差距较大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矛盾都会导致企业走向拆分的道路。

  唐欣认为,拆分本身并不能彻底解决企业面临的困境,但这是确保企业能够采取进一步有效措施的制度保障。

  那么,谁会是下一个拆分者?市场分析认为,一个又一个的拆分案已经给市值高达3700亿美元的微软带来了一个“实施拆分”的信号。

  其实,“拆分”对于微软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0年,微软陷入了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诉讼,当年4月,美国地方法院法官Thomas Penfield Jackson裁决,将微软拆分为两家公司,一家公司主要开发销售Windows操作系统,另一家公司负责其他软件。这样的拆分,可以避免微软利用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捆绑自身软件,打击软件行业对手。

  但微软通过上诉驳回了这一裁决,避免了被拆分的命运。而在后来,微软也因为基于Windows优势地位的垄断行为,遭遇了一次次的巨额罚单。

  为此,业内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微软在2000年被拆为两家公司,可能今天的境况会更理想。虽然微软依靠Windows和Office,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但在2007年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布局上却是失败者。

  不过,在余义看来,对于IT企业或互联网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和商业格局变化太快,通常认为企业过大转身就会慢。但回头看前些天打包上市的阿里巴巴,却横跨了淘宝、阿里云、一淘网、聚划算等众多业务平台。“个人认为分与合的选择,未来更多取决于相关业务是否属于一个紧密的生态圈,在生态圈的强大磁场面前,资本力量就不会是决定方了”。

(责编:陈健、李洪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