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奢饰品电商“生死劫”:假货泛滥 退货无门【2】

2014年10月13日10:05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奢饰品电商“生死劫”:假货泛滥 退货无门

2014年10月13日 08:51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记者近日登录多家电商平台,发现大部分电商对特殊商品都有无法退换货的规定,而这些特殊商品往往都包括奢侈品。

  比如,在被某媒体点名的亚马逊退货页面上,记者看到对多类不能退货的商品进行了标注,包括售价高于500元的钟表类商品,以及售价高于300元的珠宝首饰类商品。而另外一家网站所售大部分奢侈品是可以退换货的,但对某些特殊商品,如化妆品、贴身衣物、珠宝、黄金饰品和赠品等,如非质量问题,则无法办理退换货。

  此外,记者在苏宁易购、1号店、聚美优品等国内多家电商网站上均发现,特殊商品,如奢侈品、黄金、化妆品等都被排除在“七天无理由退货”之外。

  虽说消费者可以享受7天“后悔权”是今年3月出台的新《消法》中所作的规定,但对于什么商品可以享受“后悔权”,新《消法》比较慎重:既要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也不能违背商品特性和市场规律。

  消保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消费者和商家无需在哪些商品可退上过分“纠结”。新《消法》有一个意思很明确,性质特殊且消费者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也是不能退的。这意味着,经营者在消费者购买时,只要设置了相关环节来告知消费者并让其确认一些商品不能退,消费者同意了就应当履行约定。

  电商诉苦

  不少消费者对此表示不解,“花了大价钱买了假货,电商还不承担退货换货的责任,这样的行为和欺诈有什么区别?”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电商也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

  一位电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奢侈品价格都比较高,电商担心产品被“调包”是重要原因。

  “以前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好几万元的包卖出去,结果顾客要求换货,寄过来的却是个价值几百元的高仿皮包。”做二手奢侈品生意的林女士告诉记者,“这样几次之后,顾客和店家之间的基本信任已经被破坏了,我能保证自己店内的商品是真货,可是有些人却抱着其他的目的来退货。”据林女士所说,很多同行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最后,他们都觉得,拒绝退货的条款是合理的,“是保护我们的利益”。

  记者深入了解发现,目前大部分奢侈品供应商,都不愿意为网购提供7天,甚至稍长一点时间的退货服务。“主要根据供应商的退换货政策。如果供应商不肯退换,电商很难自己承担这样的损耗”。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专家认为,要实现网购奢侈品顺利退货,需要有关政策明确“不宜退货”的判断标准,以及对恶意退货、退假货的惩罚措施。同时建议界定出一旦发生意外损坏的责任归属,还要打通奢侈品供应商退换货环节。

  “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奢侈品电商,要进行一定的管理鉴定。”一位法律人士告诉记者,“造成这样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无非是行业规则的缺失。”

  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很多消费者因为奢侈品电商购物出现次品之后,都被“鉴定证书”这么一个环节给拦在了投诉门外。

  “国内的鉴定标准并不完善。”有专家指出,如今,国内的奢侈品鉴定仅限于商家本身,比如典当行或者二手寄卖等,这些其实会受到商业利益的干扰而真实性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没有专门的部门管理,缺少第三方权威鉴定机构以及从业资质的职业鉴定师,而民间的奢侈品鉴定师鉴定结果不具法律效用,只能作为辅助证据。

  曾有媒体致电LV400官方客服电话,声称怀疑代购的包袋为假货,并且有专业人士进行鉴定表示存在问题,希望可以拿到店内进行进一步检验。但对方表示,LV不提供这项服务,而且对于第三方的鉴定结果不予采信。

  因此,有业者呼吁,奢侈品品类丰富,而且很多品牌依然在扩展品类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希望政府部门对奢侈品全品类出台相关政策短期内很难实现。因为很多奢侈品的制造标准来自国外,如果用国内标准去鉴别国际标准的商品不现实。

  一位从事奢侈品鉴定的专业人士称,国内消费者比前几年精明了许多,对于一些有问题的产品会有基本的判断,此时就需要专业人士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判断和分析。“在国内,甚至连专业鉴定师这样的行业都不存在,如何能保证奢侈品行业健康发展?”

  电商困境

  其实,在一些IT人士看来,奢侈品电商迎来寒冬不仅仅是上文中提到的那些问题。

  一位奢侈品电商从业者表示,从数据上看,似乎奢侈品网购市场潜力巨大,但这是一个误区,当下国内做交易的垂直奢侈品电商就是一个伪命题,都呈现亏损状态,未来很难有出路,最本质的原因是没有合适的模式来作支撑。

  有观点指出,奢侈品电商在选择消费者的角度上,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伏笔。“购买奢侈品的都是高端用户,真正的高端用户并不屑于网购,更享受线下购物的乐趣。”有专业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电商平台市场一向是得“屌丝”者得天下,要想在海量网购用户中筛选出高端用户,无论是从流量还是从推广运营成本及利润获取上看,投资人也不会跟投。而且在竞争激烈,持续烧钱中,资金链很容易断裂。

  除此之外,国内奢侈品电商基本都效仿美国奢侈品电商网站Gilt的模式——会员制、折扣、奢侈品牌。但Gilt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中国行不通。美国奢侈品牌的大量库存和积压尾货,使得Gilt能轻易敲开奢侈品牌大门,让他们心甘情愿成为供应商。

  “而中国市场情况却恰恰相反,在国内,奢侈品几乎供不应求。没有库存压力的品牌商,他们掌握着主动权,没有理由成为以低价取胜的电商供应商。”二手奢侈品商人石先生告诉记者,他光是在国内做二手奢侈品,都会有很多“收藏者”来光顾,更何况是新上架的新品?这导致奢侈品电商网站没有充足的正品货物供应,所谓电商的核武器性价比也难以发挥效用。

  在这条路上,如今已经上市的唯品会就曾吃过亏,最终发现此路不通,但察觉到国内中低端品牌有大量库存和积压尾货后,改走中低端服装品牌路线,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有市场观点认为,新增的用户量和流量成为奢侈品电商的束缚。电商领域是流量为王,对一般商品来说,线上巨大流量成为推动市场规模的杀手锏。“但奢侈品电商的核心不是新增一些几年才买一件打折品的用户,而是牢牢黏住那些常年购买新品的老用户,再利用口碑营销来吸引和老用户有相同购买力的新用户。这使得用户量很难实现迅速突破”。

  石先生表示,“在我看来,奢侈品电商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货品真假鉴定,另一个是服务能否跟得上。毕竟,对于奢侈品消费者来说,除了直接购买之外,他们对于售后服务和购物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商家看来,很多消费者非常看重“售后”这一块,但是,国内电商确实非常缺乏售后服务的群体。

  有电商分析师指出,虽然中国奢侈品市场空间看似很大,但奢侈品的销售和传统商品销售有较大区别:体验、身份、文化等因素占比较大,这并非传统电子商务能够很好解决的。加上近几年中国的反腐力度和进程及出国购物、海淘业务的发展也对奢侈品电商造成一定程度冲击。

  转型之路

  不可否认,奢侈品电商正经历最为严峻的阶段。无论是从市场角度、消费者信任度,以及本身经营模式销售渠道来看,都是障碍重重。

  如何实现转型,摆脱“生死劫”成为奢侈品电商们最需要关注的话题。

  近期,国际奢侈品品牌对电商授权开始“松绑”无疑可以让奢侈品电商迎来转机。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胡晓、陈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