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钱江晚报记者也登陆了“饿了么”网站(自称中国最大的餐饮O2O平台,创立于2009年4月),尝试申请开店的步骤,发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有自己的店面,二有营业执照,三有相关的卫生许可证。那么,这些黑作坊又是如何顺利过关的呢?
“饿了么”上海总部公关总监李海燕经理给了钱报记者回复,她证实平台的商户中确实存在一些无证无照的黑作坊。“上周,我们已下架了20多家。对你们反映的商户,我们会尽快进行核实的。”
李海燕强调,现在新入的商户都有严格的审核条件,过去会有一些商户的审核把关不严。“这一点上我们存在管理不善,但正在不断完善,我们已经在考虑网站先行赔付的政策了,至少要尽我们的能力,保证消费者通过网站订餐的安全和卫生。“接下来还会继续排查,欢迎消费者和媒体的监督举报,一经查实立即关闭平台商户。”
不仅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也行动起来了。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针对九莲庄范围内的无证无照小餐饮店,杭州市西湖区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发出通告,要求限期关停。“九莲庄范围内所有无证无照小餐饮店,立即停止经营活动,自行拆除经营设备。对逾期未自行关停的无证无照小餐饮店,将实施强制取缔。”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设法从根源上打击这些无证餐饮,比如,要求为无证无照小餐饮提供经营场地的房屋产权单位和个人,收回出租房屋。
外卖网站的潜规则:商户和网站“合作”共赢
“饿了么”并非个例,相当一部分的网络订餐平台都存在类似问题,包括美团、点我吧、淘点点等等,很多黑作坊都是广撒网,会在多个网站同时注册营业。有的网站甚至主动把黑作坊拉进来。
钱江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商户和网站是个利益共同体,小商小贩成就了网站,网站则富了小商小贩。
采访中,一些黑作坊的店家坦言,他们开始并不会用电脑,更不会上网拉客,是网站的销售员主动上门手把手教的。“他们有任务,我们每年要交手续费。他们才不管有没有什么证了,有的直接说多交几千就能上排行榜。订餐的人一多,成本很快回来了。”
在这样一个政策下,这种可能就出现了:环境脏乱差、无证又无照的小餐馆,摇身一变成为网络订餐平台上的“热门餐厅”。
甚至有名店老板笑着面对钱报记者,他说自己根本不害怕被曝光。“你今天曝光一个店名,下次我重新取一个不就行了?”他说,网上很多不同名称的店,其实挂在同一家店面下的,靠与别人共用一张《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也能顺利通过核查。
目前,各区域、各类型的订餐、外卖平台也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网络订餐的食品监管,也同样遇到了一个新课题。根据现有法律法规,相关部门重点打击的还是被发现的无证餐饮。
特别提醒,消费者在网络订餐最好能够选择品牌店,如果发现黑作坊等无证餐饮,可以通过杭州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96317反映。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