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购物甚至手机理财正在成为年轻人中新的时尚。为了迎合这种潮流,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终端设备商、金融机构、应用服务商等产业链上的“小伙伴”们也没少在移动支付这个打通手机金融服务的关键环节上下功夫。近日,中国银联发布的最新消息,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银联主推的支持NFC(近距离通信)手机支付的“闪付”平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300万台的终端POS机改造。显然,趁着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方式被暂时性“叫停”的当口,NFC支付正在加速抢占地盘。但对于方兴未艾的移动支付来说,银联的抢跑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有关NFC和二维码支付究竟谁将胜出的争论也渐入高潮。
银联力推NFC:安全有保障用户吐槽:手机不便宜
在今年初的二维码支付被暂停风波中,传统金融机构被不少网友视为“幕后黑手”,这其中尤以银联背负的骂名最多。但无论真相如何,银联近年来也的确在移动支付市场展开积极努力。以银联力捧的NFC技术为例,早期虽然曾经和电信运营商之间发生过技术标准的争夺,但在推广NFC这种近场支付的移动支付方式上,相对传统的金融机构和电信运营商们还是有着共识的。
而之所以力推NFC,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蒋海俭表示,最主要是因为NFC近场支付的方式更加安全。因为有着硬件芯片的存在,NFC支付能够提供硬件级的加密手段,理论上显然要比软件生成的二维码支付要让人放心不少。对于这一点,曾经在日本生活了三年的Leo也颇为认同。据他介绍,在日本NFC支付十分普遍,这主要是因为运营商的推动。早在2006年,日本的电信运营商就已经开始在定制手机中加入了NFC芯片,并且尝试开始提供小额支付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日本的NFC支付已经从各个运营商封闭运营进入了统一开放运营状态,甚至开始联手万事达等信用卡机构提供海外支付的服务,“这为用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Leo称,而且他指出,由于内置了IC感应芯片,NFC支付的安全性的确较有保障,多年来恶性事故也较少发生。
但中国的情况则有着不少不同,利用NFC技术,早年国内的移动、电信、联通也在各个地市进行过一些运营尝试,例如广州的天翼羊城通等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卡量,但在和传统金融服务的打通环节上,国内的发展脚步依然较慢,这里面原因比较多元化。对此,银联创新推广部副总经理王波涛称,NFC推进的最大障碍来自成本和应用场景建设。就目前来看,成本主要来自两方面,NFC芯片以及终端设备。王波涛表示,在NFC芯片方面,近年来成本下降已经比较明显,但在商户使用的线下POS机方面,改造一台符合银联“闪付”标准的POS机,仍然需要300-500元的成本,虽然目前银联会提供补贴,要完成全面的改造和联网,仍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