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网吧经历寒冬"内外交困" 行业松绑或破土重生

邓崎凡

2014年12月09日10:35    来源:工人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网吧经历寒冬"内外交困" 行业松绑或破土重生

  未来,网吧还会存在吗?如果存在,又会是什么样的?自1995年第一家网吧在上海诞生迄今,国内网吧已走过了近20年的历史,鉴于从曾经盛极一时到如今式微的转变之快,很多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11月24日,文化部、公安部等四部门联手出台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相关通知,被解读为“为行业松绑,将带来多重利好”。

  目前,国内网吧行业“内外交困”: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曾经风光无限的网吧四面楚歌;“脏乱差”的标签仍难让整个行业摆脱长久以来的负面印象。

  大浪淘沙,身处困境中的行业也开始了自己的“救亡图存”。文化部《关于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透露,2013年年底以来,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转型升级试点工作,试点场所营业“开始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化休闲场所和社区信息服务平台”。

  采访中,这样的定位也得到了诸多网吧业主的认可,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这样诠释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网吧文化功能的时代到来了。网吧的‘网’时代就要过去了,‘吧’时代到来了。”

  网吧20年

  乔斌2006年大学毕业后在西部家乡县城加盟开设了一家只有50台电脑的小网吧。开网吧的想法源于当时他对形势的乐观判断:“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附近的网吧几乎家家爆满,好多人都是一个班一个班,或者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去上网的。”

  乔斌上大学的2003年~2006年,整个网吧行业仍处在兴盛时代。从1995年开始,网吧已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

  国内首家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C+T”1995年在上海成立,随后类似经营场所相继在其他地区出现,开始兴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兴起的初期,主要为用户提供上网服务,收费一般在每小时10~15元之间。

  1995年至1998年,网吧迎来第一个发展高峰。电脑游戏的出现,使得用户群体开始增加,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也从单一的上网服务提供场所向游戏、视频播放、信息查询、社交等综合上网服务场所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互联网发展迅速,但家庭电脑还没普及,网吧成了网民主要的上网场所,网吧出现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网吧的数量、从业人员等稳步增长,社会关注度日益增高。在此期间,营业、管理问题也逐渐滋生。2002年,蓝极速网吧事件使得这些问题尖锐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也给国内单体网吧带来长达十年的管制,当年6月16日凌晨,北京蓝极速网吧遭4名中学生纵火,致25人死亡;同年10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出台,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从2003年开始,政府开始扶持连锁网吧的发展,单体网吧受到限制。直到2007年,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此,网吧审批工作进入一个“保守期”,网吧总体数量趋于稳定,网吧开始进入微利时代。

  2012年是一个分水岭,根据文化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吧市场年度报告》,2012年中国网吧数量比2011年减少6.9%。2012年全国约有1万家网吧关门,这是自2004年以来网吧数量首次呈下降态势。2013年底的数据显示,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总量为13.5万家,保有量较2012年下降0.7%。

  行业寒冬

  目前,网吧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寒冬。这种寒冷无论是深处西部小县城的乔斌,还是北京的网吧业主,都能感受得到。

下一页
(责编:陈健、李洪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