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日,北京,原诺基亚北京研发中心,部分员工自发抗议微软近期宣布的1.8万人裁员计划。记者 肖翊I摄
2014年8月1日,北京,原诺基亚北京研发中心,部分员工自发抗议微软近期宣布的1.8万人裁员计划。 记者 肖翊I摄
诺基亚老员工:
反对微软“恶意收购!暴力裁员!”
“恶意收购!暴力裁员!”“恶意收购!暴力裁员!”
2014年8月1日下午,数百位北京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自发聚集在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的原诺基亚中国总部工作区门口,举着“抗议微软恶意收购、暴力裁员”、“我们要工作”等标语,反对微软在中国进行的大规模裁员活动。
现场多位员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身为知名跨国企业,微软出尔反尔的态度实在让人不齿。“微软曾向大家发邮件承诺不会在一年之内做出重大调整,并表示即使发生裁员,也会按诺基亚此前的标准执行。我想问,如果裁员90%都不算重大调整,那什么才算是重大调整?”8月1日下午,一位站在工作区门口抗议微软裁员的员工愤怒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们认为微软对诺基亚根本就是恶意收购在先,暴力裁员在后!”
“尽管我们曾多次要求与公司高层展开对话,但始终无人回应。” 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集体爆发了,大家实在是被逼得没了办法。”
“其实,除了工牌换成了微软的Logo,我从来都没觉得自己属于微软。”在北京研发中心工作了7年的Sue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去年9月微软宣布收购诺基亚那天起,她就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离开这里,只是她和同事们谁都没想到这一天竟来得如此突然。
“3个月的蜜月期”
2014年4月25日(周五),微软宣布对诺基亚的收购正式完成。
4月28日(周一),Sue刚一走进诺基亚中国区办公大楼,就发现这里已经被五光十色的气球和写满“We are ONE”(我们是一家人)的海报所包围。“我们把4月28日这天称为Day One,这是我们正式变成微软员工的第一天。我们每个人在那天都收到了一本名为《Day One》、厚达128页的纪念册。”Sue告诉记者,纪念册之所以取名《Day One》,公司表示,这寓意微软和诺基亚的合并将翻开历史创新的新篇章。
在Sue等诺基亚老员工看来,这看似一片祥和的局面突然在3个月后被打破。
7月18日,又是一个周五,微软宣布全球裁员1.8万人。7月21日(周一),Sue来到单位发现,那些热情洋溢的气球和振奋人心的海报通通不见了。
“在来时的班车上,我还和同事们讨论分析中国这边的裁员情况,进了大厅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我们的结局。”Sue指着一片白花花的墙壁对记者说,“你能想象我那时的心情吗?周五下班的时候,这里还贴着‘我们是一家人’的海报,周一来上班发现一切不过是个笑话。”
“我是在7月18日晚上就发现不对劲了。”在北京研发中心负责手机软件测试的Dora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那天我和同事们一直在单位加班,可是晚上八九点突然收到公司一封邮件,告诉我们手上操作的所有项目都立刻停掉不做了。”Dora说,看到这里,她立刻意识到,传闻中的大裁员就要来了。
诺基亚老员工“讨说法”,
人事部集体失联
“项目被停掉以后,尽管我们已经无所事事,但大家每天还是会来公司上班,为的就是打听消息,互通有无。我们关心的无非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自己会不会被裁掉,一个是具体补偿方案。”Dora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从不同渠道传来各种补偿方案。“有的说是(N+6) 月平均工资,N指员工在公司的服务年限;有的说是N+4。好像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裁员比例,北京研发中心现在这2000多名员工最后只能剩下300人。”
Dora等诺基亚老员工告诉记者,微软中国管理层先后于7月31日、8月4日给北京研发中心全体员工发邮件,表示本次裁员将分步进行,公司将于2014年8月通知绝大部分被裁员工,并于2014年底之前完成全部裁员计划,具体劳动合同解除日期将根据业务需要决定。公司将提供(N+2)乘以月平均工资的补偿方案,并额外提供约1800万人民币(6.1533, -0.0022, -0.04%)的培训基金,具体基金数额和使用还在计划中。
Dora告诉记者,“邮件表示,留给大家的协商期只有两周。如果你不同意这项方案,公司将按照法定程序与员工单方面解除合同。”
“对于最初的补偿方案,我只能用‘苛刻’两个字来形容。”一位已经在北京研发中心工作了15年的员工Joe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此前诺基亚即便是已经处于亏损状况,依旧会给员工一份非常丰厚的补偿。“去年被辞退的员工,不但每个人都可以有两个月左右的缓冲期(即从收到裁员通知到最后离开的时间),除了补偿之外,甚至还有不少人都领到了10万元左右的创业基金。而微软在保持盈利的情况下将补偿方案大打折扣,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无法接受!”
Dora告诉记者,除了宣布补偿方案之外,微软还在邮件中表示,次日上午将有专人前来公司介绍微软对外开放工作机会。于是,北京研发中心的员工们期待第二天能在会上了解更多有关裁员的细化方案与官方解释。
Dora告诉记者,8月1日上午,会议准时开始,但无论是微软中国、原诺基亚北京研发中心管理层或是公司人事部,始终没有人向大家解释裁员方案,答复员工疑问。“一位会议组织者甚至拿起麦克风就说‘你们爱听不听’,一下就把大家逼急了。”愤怒的员工在会场内高呼“N+6”,要求微软提高补偿待遇。
“比起补偿方案,更令我们寒心的是公司高层这种不闻不问、一味逃避的态度。”一位员工代表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一家公司将近90%的员工都将被裁掉之际,大家关注的肯定是裁员方案和已公布方案中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我们既不知道哪些人会被留下,也不知道公司的选择标准是什么。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收到来自公司管理层的沟通函,或者工会与资方协商沟通活动的会议通知,就连大家要求召开工会大会的动议也未得积极响应。”
Dora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从7月21日开始,以前每天都会和我共乘一趟班车的部门领导再也没有坐过班车。公司人事部员工不但集体失联,甚至就连我们刷卡进入他们位于大楼7层工作区的权限都被取消了。大家谁都不想闹事,我们只不过是想要个合理的说法。”
《中国经济周刊》多次就此事致电微软中国,其公关部通过电子邮件回复表示,基于当地法律法规,全球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微软目前无法提供在中国裁员的具体数字。至于饱受员工质疑的补偿标准问题,微软没有给出明确回应。而原诺基亚中国方面的多位公关负责人也以“正在开会”、“不在公司无法安排”等理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