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运用GTAT热交换法的国内企业有江苏吉星、广东赛翡、贵州皓天和浙江上城。与多晶硅生产设备类似,购买GTAT蓝宝石生产设备的企业已经具备了自主运作、维护、升级和研发的能力,能够成熟量产120kg级晶体,在LED和手表市场表现良好。但是,如果GTAT破产后不再提供蓝宝石生产设备,以上企业若要在短期内扩大产能,肯定会受到影响。
而除了GTAT之外的蓝宝石设备供应商,不仅有几家向国内供货的成熟俄罗斯企业,更有哈工大背景的奥瑞德光电和元亮科技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设备商可以选择。GTAT的破产,让国内蓝宝石设备商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更给LED上游设备国产化让路。
最后,GTAT破产不会影响我国蓝宝石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GTAT推广蓝宝石在手机屏的运用开辟了蓝宝石应用的新天地,但其破产也延缓了蓝宝石在消费电子领域应用的爆发。GTAT热交换技术路线可以成熟量产120kg晶体,自动化率高,相比另一技术路线泡生法成熟量产80kg晶体有一定优势。
但是长期来看,泡生法会将更为成熟,两种技术路线也会长期共存,这也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商业机会。华为、vivo、金立三家手机厂商先后发布蓝宝石移动终端产品,天通股份在上个月月底获得了三家国内手机厂商蓝宝石屏幕的供货合同。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各国对节能减排需求带来的LED照明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蓝宝石在LED领域的应用正如火如荼,风生水起。我国蓝宝石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那么,GTAT破产就没有负面影响吗?有!GTAT破产打破了国内蓝宝石概念股的光环,各股纷纷“躺枪”,跌幅不小。但平心而论,这些股票基本也都是在苹果公司掀起蓝宝石热潮后,被热炒到高位的。这样看来,回归对蓝宝石概念股的理性认识,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