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虚拟运营商“低价资费”落空【2】

古晓宇

2014年06月16日08:23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虚拟运营商“低价资费”落空

  上述内部人士表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企业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的真实目的并不是借此盈利,而是利用这一牌照增加其股价或者为IPO开路,甚至有些企业就是将此牌照作为稀缺资源,先拿到再说。“不同的目的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做法。可以预见,今后有的虚拟运营商会越做越大,而有的则会在适当时机选择退出”。

  与运营商尚需磨合

  此外,虽然过半的虚拟运营商都公布了自己的资费,但实际上170业务还没有真正大规模来到普通用户的手中。可以看到,即便是已经公布了业务细节的虚拟运营商们,大多数也尚处于预约状态,并没有真正放号;少数几家已经开始放号的企业,放出的170号卡数量也并不多,尚未进入批量放号阶段。

  对此,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解释道,在虚拟运营商业务正式批量上市前,这些虚拟运营商还要和运营商进行后台系统的对接、业务压力测试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只有确保系统运转正常才能够真正开始规模放号。

  对于这些虚拟运营商们来说,和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也将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在这19家企业中,有一些企业尤其是手机渠道商,如爱施德、迪信通、乐语、苏宁等,在此之前就和运营商有着密切的合作,对它们来说,和运营商的合作并不是问题;但是也有一些企业,此前和运营商的接触并不多,双方并没有知根知底的默契,这也为合作留下了潜在的问题。

  上个月,做游戏出身的苏州蜗牛,其虚拟运营商业务“免卡”在宣布放号的当天,就遭到了来自中国联通的直接叫停。这一事例也说明,对于蜗牛这样的虚拟运营商,在和运营商的沟通、磨合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定价受批发价限制

  对于未出现用户期待的低价资费,虚拟运营商们表示,他们不是不愿意降低价格,只是从上游运营商那里拿到的批发价格限制了其在降价上的空间。

  迪信通高级副总裁黄建辉就告诉记者,在个别市场上,运营商给虚拟运营商们的批发价格甚至比市场价还要高,而多数市场批发价格虽然要低于市场价格,但是加上虚拟运营商们自己的各种成本,使得最终虚拟运营商制定出的产品价格要比运营商的价格还高。而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做电信业务,要求必要的利润率也是很重要的,不赚钱的生意是没有人愿意做的。“现在我们只能说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这个空间真的很有限。”黄建辉说道。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也证实了这一点。据他透露,以京东为例,京东从运营商处拿到的语音业务批发价应该是0.105元/分钟,再以0.15元/分钟的价格售出,每分钟有0.045元的利润,而流量业务的利润空间更低,每M大概只有一两分的利润。

  价格差过低,也成了虚拟运营商们面临的普遍难题。“希望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我们从运营商那里能够拿到更低的批发价格,这样才能降低价格,更好地和运营商进行市场竞争。”一位虚拟运营商负责人这样说道。

  □观察

  谁更愿意做虚拟运营商?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做好虚拟运营商?这个问题似乎现在回答还为时过早,但什么样的企业更愿意成为虚拟运营商,从现在的情况已经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已经获得牌照的19家企业中,有10家都属于与通信产品或者服务相关的渠道商,渠道商如今也是我国虚拟运营商的构成主体。

  而在这10家渠道商中,又可细分成三种类型,一类是实体连锁卖场,包括苏宁、国美、迪信通、乐语、话机世界;二类是电商平台,包括京东和阿里;三类则是分销商,包括天音、爱施德以及连连科技。

  渠道商更愿意做虚拟运营商并不难理解,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业务的相关性。这些渠道商所经营多是手机,这是与移动通信业务关联度最高的产品,实际上很多渠道商一直以来本身就在帮助三大运营商销售号码、套餐等业务,对用户需求非常了解,做虚拟运营商业务同时也会和其主体业务之间产生良好的配合。

  “我们一直在帮运营商卖套餐,但是之前有一些钱我们是赚不到的,只能看着运营商拿走。”迪信通创始人刘东海在解释为什么看重虚拟运营商业务时提到。他所说的赚不到的钱包括用户超出套餐部分的钱、用户套餐到期后续包的钱以及用户花在增值业务上的钱。“只有我们自己做运营商了,才能真正赚到这部分收入。”

  除了这10家渠道商之外,其他虚拟运营商来源则比较多元化,包括两家游戏行业企业北纬通信和苏州蜗牛,做公交移动电视网络的巴士在线,提供行业通信或移动互联网服务的三五互联、长江时代通信、华翔联信、远特通信、分享在线,以及从事期货、物流等方面业务的中期集团。

  互联网是行业颠覆因素?

  尽管在19家企业中,电商平台只有京东和阿里两家,但是最让其他虚拟运营商警惕的,被外界认为最有可能颠覆整个行业的,恰恰就是这两家带有纯正互联网基因的电商企业。

  “我们一开始最担心来自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一位实体渠道出身的虚拟运营商内部人士对记者坦承。他认为,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有几方面的优势。一是资金充足,惯于使用零利润甚至免费牌扼杀对手;二是擅长互联网式营销,更加迎合年轻用户群体的需求;三是创新能力强,新的玩法更多。“如果互联网企业上来就烧钱玩免费业务那一套,我们能够应对的办法确实不多。”

  不过所幸的是,他担心的价格竞争并未真正出现,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在最终定价上都显得颇为理性,仍然为自己保留着一定程度上的业务利润空间。

  刘东海认为,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做虚拟运营商没有利润最终都是玩不转的。同样,他也并不认为像迪信通这样的传统实体渠道在虚拟运营商业务上玩不过电商。“以往和运营商合作的经验证明,我们销售套餐业务的能力是电商没法比的。到了虚拟运营商时代,这就是我们的强项。”

  □前景

  千万用户只是时间问题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曾亮、李洪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