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百度硅谷2.0时代:李彦宏要花3亿美金抢人

2014年05月19日12:32    来源:PingWest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百度“硅谷2.0”时代:不仅仅是吴恩达

  周五,百度搬进了自己在硅谷的新研发中心。它位于加州桑尼维尔的一座大楼内,旁边的两座建筑分别属于微软和摩托罗拉移动,它离Google在山景城的总部,开车只要八分钟的距离。

  与新研发中心一起到来的,还有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前Google深度学习团队负责人吴恩达(Andrew Ng)。他首次以百度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出现在研发中心内,并和李彦宏、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百度美国研发中心总经理郑子斌、以及百度人力资源副总裁刘辉一起,用非常传统的仪式————剪彩,对新办公室的启用进行了庆祝。

  不过,无论是从李彦宏、吴恩达、郑子斌,还是从其他百度员工看来,这个剪彩,意味的绝不仅仅是新办公室的开张。

  百度硅谷2.0时代

  和原来在库比蒂诺的办公室比起来,现在这个新办公场地更宽敞,也更明亮。它提供免费的食物和饮料,偶尔还会有中式的点心,会议室里也 进行着百度各项技术的演示。它可以容纳100多人,但是,百度研发中心团队还只有43个人,很多座位还是空着的。

  郑子斌和吴恩达接下来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用硅谷最好的人才,把这些座位填满。这也仅仅是百度大规模招聘的开始,他们的一个人力资源经理告诉我,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把整层楼的另外半边、或者楼下,也租下来。

  你不妨把这看做百度在硅谷的新开始。事实上,按照郑子斌的说法,他们正式进入了在硅谷的“2.0时代”。

  百度硅谷的“1.0时代”是指从2011年刚成立到2013年的时候。最开始,整个团队只有两个人,郑子斌称其为“战地双雄”(Arm of 2),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招募人才;而随着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李彦宏亲自担任院长,在硅谷的研发中心扩张也到了28人,更是吸引了Facebook前资深科学家徐伟、AMD异构系统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等专家的加入,他们研发出来的项目也获得了百度内部的年度大奖。

  但是,随着百度研究院的成立,深度学习、大数据以及云计算业务的开展,百度硅谷研发中心真正地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能够吸引Andrew(吴恩达)的加入,就是我们前期的一个重要成绩。”郑子斌说,“接下来,我们还会更多的在技术研究方面有更多 投入,有更多的项目展开。”

  作为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将全面负责百度研究院,并与百度在北京的研究人员展开紧密合作,他下辖三个部分,由他之前的同事Adam Coates负责的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 他的老朋友余凯负责的北京深度学习实验室(原深度学习研究院),和Yong Zhang负责的北京大数据实验室。

  但百度2.0并不仅仅如此。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掩盖在百度研究院光环下的是,百度在硅谷还成立了一个“新产品和策略”团队。尽管这个团队没有在启动仪式上公开亮相,但是在百度招聘列表的第一页,就是他们招募产品经理的公告,其中职责包括“与产业内的领先公司与创业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参与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以及寻找可能的投资并购机会。”

  而主管新产品、战略与合作的王炜(Alex Wang)告诉我,现在他们内部也采用类似创业的形式,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小项目在同时开展,一旦被验证有成效,就将和北京团队进行合作推进;其中一个他们在摸索的,就是利用百度强大的平台和全球资源,帮助国内的互联网产品走到国外。

  李彦宏的预算表:3亿美元和200人的团队

  比起从“战地双雄”一路发展起来的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进入硅谷的方式要“简单粗暴”得多——大手笔的收购与投资让他们频频成为热门话题,并进入一众创业公司的视野。但同样财大气粗的百度似乎对于在硅谷买出一条路来,没有太大的兴趣,反而更希望把钱花在打造自己的技术军团上。

  李彦宏在回应百度和阿里腾讯在硅谷战略的比较时,对PingWest说,百度总是对收购持开放态度,但是找不到好的公司来收购。“我们也有很多的现金,并且有好的收入,所以我们想要对未来投入,特别是技术领域,而硅谷有很好的技术,我们也想在这里招聘好的人才,所以我们会不断地花更多时间和资源来保证这一点。”

  而这句话,简单翻译过来就是:接下来,百度来将对整个研发中心投入3亿美元,并且把整个团队的人数扩张到200人左右。

  而这3亿美元的投入,其中一部分甚至没有要求明确的产出时间表。比起短期内提交多少项专利,李彦宏更看重百度硅谷能在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上能够保持领先并有所突破,比如吴恩达所专长的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让计算机建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解释数据。尽管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将大力推动百度语音图像搜索、广告等多个产品发展,但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李彦宏在会后对PingWest时说,“我们可以非常长期。只要技术重要,我们不在乎你花多长的时间,1年、5年甚至是10年都可以。”

下一页
(责编:杨波、陈健)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