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277条只要1元钱
个人信息公开叫卖
骚扰电话禁而不绝,当中重要一环就是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网上就能买卖已经成为公开秘密。记者在网上以“名录”为关键字搜索,就能搜索到一些买卖信息。记者通过QQ联系到一名卖家,对方宣称拥有全国200多万个企业老板手机号码,数据截止日期到2013年10月30日,每月15日更新,内容包括老板名字、手机、电话、传真号码等,“适合对象:人寿保险、车险、财产险、房地产、保健品、休闲俱乐部、高端会所、高端礼品、商务礼品、休闲用品、会议、展会等各种高端客户及各种团购业务。”
卖家介绍,25万条信息,叫价900元,相当于1块钱就能买到277条信息。
网上叫卖个人信息的很多都只是中间商,而泄露个人信息的源头则多种多样。记者暗访时,有中介经纪也直言从物管公司中就能买到整个楼盘的业户信息,价格从500元到上万元不等。有保险从业人员也说,只要车主在车管所登记,几乎全保险业都能知道车主的姓名、车型、电话、何时购买保险等信息。
据新华社去年的报道,河北省张家口警方侦破的一起特大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中,个人信息泄露源头包括了电信公司、快递公司、银行、医院、学校、工商局等部门工作人员。
专家建议:电话号码不要随便留
除了堵住个人信息泄露源头外,个人自身也要避免自己成为信息泄露的一个“源头”。刘继承建议,公民尽量不要随便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特别是一些抽奖活动上,在网络上也不要随便留下电话号码或者邮箱。在购房等场合,有条件的可以使用一些临时性号码。网购时也不要随便填写家庭地址、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也指出,中国网民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足,仅有75.2%的调查对象使用系统自动更新/打补丁,只有67.3%的人设置复杂密码,只有一半的人在不同网站设置不同账号或者密码。
有网络安全专家也建议,个人应尽量避免在网上填写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特别是在一些不明来历的网站。此外,在网站或者软件注册时,也要尽量设置不同的密码, 避免被不法分子收集个人信息。
真实案例:电话骚扰不断 都是买房惹的祸?
“我的房子已经买了快半年,这些中介每天还是不停地打给我推荐这推荐那。”近日,苏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委托一家房产中介购买二手房,曾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地产经纪,去年11月,她已买到一套二手房。苏女士说,去年购房后的几个月,虽然偶尔会接到地产中介来电,但平均每月不超过2个,倒不至于厌恶。但从4月12日起,中介的电话则陷入“疯狂”,每天少则10几个,多则30几个电话不停“轰炸”。
当苏女士质问对方从哪里得到自己的号码时,电话另一头有的支支吾吾说是从网上搜索到,有人则称是在中介网站登记过。
“地产中介拿到客户的个人信息并不难,一般不用‘花钱’。”从业近10年的地产经纪李先生透露。目前,广州市内几家大的地产中介都有自己的“电子客户本”,只要在一家门店登记过信息,就可被全公司共享。李先生称,中介还会花钱向物管购买业主的个人信息。便宜的几百元,贵的则要数千元。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