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线鼠标接收器的生产区,有两台机器人不间息地工作着,随着不久以后另外三台机器人的上岗,该生产区的三十几名工人将被“抢走”工作。雷柏科技制造中心总监邓邱伟表示:“后端的组装我们正在调试,调试好以后,未来那边的作业员将不存在了。”
在鼠标生产区,机器人生产线已经从当初的两条增加到八条,最终,机器人将取代纯人力生产线,每台生产线也将从八人降低到只有一两个人。在键盘生产区,完成同样的产量,以前需要一百一十人不停地工作,安装机器人以后只需五名工人即可完成。
虽然机器人能够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但要建成以机器人为主的生产系统并不容易,因为各企业生产的物品并不相同,所以设计也会千差万别。为了让机器人更好地工作,雷柏科技专门成立了研发小组,从产品设计、模具设计、生产流程,甚至零部件怎么抓取都做了仔细研究。邓邱伟介绍说,用机器人代替了两千个工作岗位后,企业每年可节省六千万元的人工成本,盈利能力远远领先于其他企业。
“越往后面看,人工成本越要上涨,我们的竞争优势就会越得到体现。当我们的竞争优势和他们拉开很远距离的时候,整个行业的状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同样在广东省,惠州大亚湾光弘科技有限公司的烧录生产线,两台烧录机器人不停地工作着,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以前八个人的工作被一个人所代替。作为引进机器人的负责人,光弘科技革新推进部部长黄福新对三台拧螺丝的机器人非常满意。
“以前我们手工打的时候,完成一件工作要一分钟,现在机器人用四十秒,而且所有的力矩都得到保证,不会忘打(钉子)。”
三台机器人一共花费了十八万元,但它干起活来相当于六个工人,对企业来说,一年不到就能收回购买成本,如果按照三年的使用期计算,能节省四五十万元。黄福新表示:“机器人永远都是熟练工,不需要培训,这是最大的好处,新的工人来不熟悉,机器人永远都熟悉,永远都是最棒的。”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一家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等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全球热销的苹果手机就由其代工。2011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宣布,将投入“百万机器人”到生产线上。深圳市福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欢庆表示:“它的每个项目都上机器人,比如说做Iphone的生产差不多都实现了机器人。”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