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包装和气味的问题,很多买家在评价中说,可以通过包装上的防伪标识到官网上进行查询,对此陈女士提出了质疑,这样的方法也可以作假。另外,卖家出示的营业执照的真伪也值得怀疑,毕竟网络上可以作假的手段很多,照片也是可以通过PS的方式来造假的。
陈女士还说,天猫商城上的商家都是通过验证、有合法资质的,一旦维权,商家可以拿出合法经营的证书作为凭证,但是作为消费者,要拿出有力的证据就很难。
陈女士:我就觉得天猫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它毕竟是商家,有营业资格证书之类的,一旦发现有什么问题的话,处罚会很厉害。但是有一点,我们现在作为消费者,对于维护自己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很窄,即便发生问题,都没有路子去检测它、举报它或者用有效的途径对这种行为有一个约束。药品看起来好像是很像真的,但里面的成份我实在没有办法去举证,但商家拿出来的东西是授权的,是有经营许可证的。
对于陈女士的这些疑问,记者也拨打了天猫商城的客服电话。客服表示,天猫上的商家都是要有品牌授权,或者是正规营业执照的,而且天猫对于保健品和药品的经营者审核是非常严格的,是需要天猫来主动邀请商家入驻,并不是自己申请就可以的。
天猫客服:在天猫开店铺肯定要有相对的品牌授权,这些肯定都是有的,这样才能开店铺。目前对医药方面的天猫店铺,我们这边也比较严格,很多店申请是没用的,要天猫主动去邀请它才行,还要审核资质。
客服还表示,如果遇到退款不受理的情况,消费者可以要求天猫介入调查,但是必须是消费者自己举证,商家也来举证。消费者要提供检测报告证明产品有问题,商家也要出示正规的产品合格证,经营许可证等等。
天猫客服:您可以到他店里的详情里面看一下,如果您这边不相信,也可以让他提供资质什么的给您看一下,让您放心。如果协商不了,申请退款三天之后,您可以点击天猫客服介入,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跟进处理的。
记者:必须是由我来提供证据证明我觉得这个东西有问题,是吗?
天猫客服:对,商家那边肯定需要出具一些授权书等等的,肯定也是会出具的。
记者:比如说我这个东西已经打开了,肯定不能退货了,但是我觉得它有问题,我怎么去证明它有问题呢?
天猫客服:如果您什么凭证都不出具的话,那我们天猫也无法去核实这件事情。
专家点评
《天天315》本期节目关注了陈女士在网上购买保健品的遭遇,事件的经过比较简单,但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首先网上卖保健品究竟靠不靠谱,出了问题怎么维权?在网上销售保健品或者药品的商家资质怎么保障?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吴永强、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就相关问题发表观点和看法。
胡钢指出,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深入,在网络上购买食品或者药品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同时对网络上的食品和药品销售的监管也提出了越来越尖锐的需求,所以我们国家目前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修订的基础上,现在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修订,对于食品上面的销售问题,实际上要加强监管,同时对于保健药品还有网络销售这块,也要有明显重大的突破。
在本案中,消费者陈女士虽然打开了包装,但实际上她没有食用或者服用,胡钢表示,这种情况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中的“商品完好”的范畴,应当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7天内无理由退货。因为陈女士是在收到货的2天内打开的,而天猫这家商城本身也声称可以无条件退货,所以仅仅是“拒绝退货”这一条,就已经明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的规定。同时,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经营者拖延或者无理拒绝消费者提出的退货要求,那么应当由工商机关或者其他相关的主管机关,处以警告、罚款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胡钢强调,食品和药品的监管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害,所以对广大消费者予以特殊的保护十分必要。胡钢建议,在现有法律制度基础上,要特别引入专项制度。第一项制度是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如果出现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纠纷问题,举证责任应当由经营者承担;第二项制度是举报奖励制度。要发挥整个社会共治的理念,让举报者能够获得必要的奖励,这样能够实现全民共同打击假冒或者低质量的食品药品;第三项制度是引入强制产品责任保险制度。即使竞争者经营不善,但通过引入保险制度,可以使消费者能够获得足额、有效、及时的赔偿。胡钢白哦是,这三项制度的全面引入和落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食品药品安全的大问题。
吴永强则认为,在药品的品质方面,消费者和卖家可能是各说各词,但更多的应该从消费者的切身体验和感官的角度来出发,即使卖家有证书等,也难以说服现实存在的问题。
如果消费者申请天猫介入调查,吴永强对这种调查的公平性持怀疑态度。他说,因为天猫和商家之间是一个利益关系,它们对于销售的利益成果彼此有一个分成,这种利益角色的介入,对于公平性调查,能不能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立场,确实要打一个问号。
吴永强最后指出,现在网购已经属于我们生活消费模式当中一个重要内容,这方面的法律一直以来缺乏一些可操作性,缺乏一些细则的颁布,希望有关职能部门在对细则的充实方面,在进一步可操作性的规则方面,加大出台的力度,尤其对于一些特殊商品,比如说保健品、药品、食品,更应该有专门细致的一些可操作法规,尽早落实。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