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坏账率高达10% 互联网金融坏账来得太早

2014年11月29日12:05    来源:华夏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坏账率高达10% 互联网金融坏账来得太早

  经过两三年的疯狂跑马圈地,互联网金融迎来了风险爆发期,“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建立了很多模型,估计如果把呆账率年化,差不多是5%-6%。”11月26日,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在一金融论坛上称。

  陆金所是平安集团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其坏账率都升至了小贷行业的平均水平,其他P2P平台则更加糟糕。深圳某P2P平台创始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5%、6%的坏账已是行业普通水平,更高的甚至已达10%以上。

  互联网金融已行至“三年危险期”,坏账到达集中爆发阶段,再加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双重负荷,越来越多的不良贷款会显现。但行业发展的车轮还在急驶,融资与风控成为两根救命稻草,接下来就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坏账飙升

  陆金所的坏账率年化达5%、6%,计葵生仿似打开了互联网金融坏账的潘多拉魔盒,那么其他平台的坏账则会更高。

  很多大中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宣称,坏账率在1%-2%,但这更多只是安慰投资者的虚假数字。“有些外面看起来很光鲜的公司,在投资公司深入尽职调查的时候就没法看了,坏账比公开的要高得多。有的规模很大,有的很知名,但坏账如小公司一样都非常高。”某P2P平台副总经理告诉本报记者,行业普通坏账率超过5%,10%左右的坏账率已不鲜见,整个行业在快速发展之后,进入风险集中暴露期,现在大家都急于融资。

  互联网金融进入了坏账攀升期,就连阿里巴巴小贷业务,去年坏账还能控制在1%以内,但今年上半年已冲破1%,下半年继续上行趋势。阿里巴巴贷款基本上是其商户的闭环模式,而且拥有交易流水的大数据,把控能力相对很强,但依然无法遏制坏账率的上升。

  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属性,其借贷客户来自于互联网,与传统小贷业务线下“见面”审批相比,存在更多的风险。计葵生介绍称,陆金所坏账中大概有50%来自欺诈,找到客户后发现提供的很多数据是假的。

  目前,阿里的小微审批实现了全网上模式,部分P2P也是全线上模式,如拍拍贷等。本报记者了解到,传统小贷公司借款客户审批通过率约50%,但线上借贷客户审批通过率仅10%左右,但两者坏账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单纯的线上审批,对于没有掌握大量个人信用数据的P2P平台来说,其隐藏的风险难以识别。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坏账处置也成为难题。由于仅仅依靠一个互联网平台,绝大部分都没有设立分支机构,为了数千元、数万元的坏账跑到全国各地去催收,高额的成本摆在那里,导致很多坏账只能不断累积,催收无力。

  “这两年将进入金融风险突现时期,P2P需要提早应对。”金海贷董事长张博宇判断,P2P在经历快速发展之后,接下来就是洗牌期。

  双重压力袭击

  互联网金融发展可谓一路欢歌,P2P行业普遍15%以上高收益率,有的甚至高达20%、30%的超高收益,吸引了大量的网民投资,其规模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迅速冲至千亿规模,预计今年底将高达5000亿规模,而未来市场认为万亿可期。

  从疯狂到冰冷或许就在转瞬之间,“现在整个实体经济都不好,筛选贷款项目越来越难了。”在张博宇看来,实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银行需要释放风险,那么接盘者将是包括P2P在内的民间借贷,这时候对项目风控的把握显得尤其重要。

  今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大中企业贷款需求不足,同时银行出于对风险厌恶出现惜贷现象,导致信贷急剧收缩。11月14日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6627亿元,环比上月少4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18亿元。2014年1-10月社会融资规模13.59万亿元,同比去年少1.24万亿元。

  银行早已嗅到信贷整体风险增加,去年上市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还处于1%以下,今年纷纷冲破1%,下半年出现不断攀升的趋势。所以银行对贷款企业掐得更严,不但对过往风险大的客户断贷,对新客户审批更趋严格。

  这些无法从银行获得救命粮草的企业或个人,更多地转向P2P寻求输血,以25%左右的高息进行融资,但遭遇经济下行,经营更加困难还款压力倍增,于是,P2P的不良率以比银行数倍的速度不断冲高。

  同时,P2P自身也进入了三年发展之后的坏账高峰期。印子坊CEO吴晖说,“这是小贷行业的规律使然,因为P2P借贷利率和投资者收益都很可观,规模很快就做上去了,前一两年通常发展迅猛,但是到了第三年坏账积累到暴发期压力就来了。”这正应验了小贷行业流行的一句话:第一年笑,第二年痛,第三年哭。

  近三年互联网金融发展以每年数倍的增速一路狂奔,如P2P行业2012年交易仅为200亿,到了2013年冲上了1100亿,今年预计冲上5000亿。

  阿里小贷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短短三四年的发展,累计发放贷款已超过2000亿,目前其小贷规模已达150亿。

  处于经济下行与三年之痒的双重叠加期,互联网金融行至十字路口。是继续冲规模,还是收缩过冬?“如何平安过渡成为许多草根平台的最大问题,只能是外部寻求融资,内部加强风控……”上述深圳P2P平台创始人认为,冬天可能为时不远。

  张博宇则认为,这时候千万不要盲目去冲规模,“你是大而美,还是小而美?自己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定位,跟管理能力、运营能力去匹配,不能一味去求大。”

  张博宇预计,以后草根平台真正能够走得更远、生存得更好的,应该是做专业市场、细分市场的“小而美”平台。

(责编:刘墨、窦明)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