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6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超过6.3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5.27亿。这组数据可以推导出,互联网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互联网。短短20年,我们无法确定用哪一句话可以准确定义互联网的本质,但我们可以确定,中国与互联网端口之间最粗、最实、最稳的那根连接线就是“法治”。
中国是一个超大型社会。与之相应,中国的互联网也是超大型的,它注定集中并压缩了诸多的复杂因素。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舆论管理的主阵地。
现实社会中,各种诉求的表达渠道总有不畅的时候,网络则成为诸多意见与牢骚的集散地。一个崛起的大国在发展中,多多少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矛盾,这很正常。那么,集中“扎堆”于网络,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与坏二分标准能够加以评估,在打破中国固有的社会平静而变得喧闹异常时,既聚集了正能量,也放大了负效应。
中国的互联网接入是从西方舶来的,互联网的规则制定、话语权从一开始就没有握在我们的手里。制度、国情、道路的不同,决定我们的互联网“本国化”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西方政治与文化所形成的有形无形的力量,从来没有放弃对我们的指责、干预、破坏,借助互联网渠道,那些时隐时现的网络窃听、黑客攻击、召集非法街头政治就是一个明证。
简单变复杂,不难;复杂变简单,不易。我们需要互联网,我们也需要稳定。如果网络是一盘散沙,那将是一种灾难。它需要一种力量的介入,不断加以平衡。从中国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起,这种力量就一直存在,这就是法治。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力量还应再强大。
互联网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它给我们捎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给我们带来了真真切切的焦虑。将整个世界扁平化的互联网,始终陪伴着每一个个体。无论你身在何方,你都在网上;你的一切,总会与互联网产生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我们正高速行驶在法治社会的运行区间。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互联网没有理由可以成为法治的“真空地带”。线下,我们无条件认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全社会的共识。线上,我们的身份、财富、地域无条件地被打破,每一个声音都面对世界,每一滴水珠都等同大海。网络不再是谁的自留地,不再是谁的后花园。遵守互联网的一切规则,坚守互联网的一切底线,你我也是平等的。这底线,既包括法律法规、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也包括公民权益、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平。
任何自由都是有边界的,其临界点就是法律。或许你认为,西方的互联网崇尚一种“原生态”,果真如此吗?事实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依凭自己的实际国情对互联网施加监管。只是,法律不是数学,各国各地区有自己的法律价值判断,不会运用同一个等式。在互联网上,同一种行为是对是错,是合法是非法,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判断。
向互联网的迁徙,是一个时代的宏大命题。中国的崛起与中国互联网的成长是同向的。我们坚信,中国社会一定会按照互联网的特有编程不断前行,但无论抵达何处,我们都不应忘记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基本“源代码”,这就是,作为当代公民,你我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