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巨头掀智能硬件平台战 欠缺杀手级产品成掣肘

游寰臻

2014年11月05日10:37    来源:通信信息报    手机看新闻

智能硬件领域又迎来一位巨头。腾讯近日发布“QQ物联”社交智能硬件开放平台,正式宣布进入智能硬件领域。随着腾讯硬件开放战略的宣布,BAT三巨头凭借各自优势各有侧重加入战局。尽管智能硬件领域参与者众多,但智能硬件平台泛滥、各自为政,产业链尚未成熟、创业者与供应链之间的矛盾等等仍让智能硬件市场只是看起来很美。

巨头布局智能硬件平台

智能硬件市场如火如荼。日前,腾讯携英特尔、美国博通、康佳等国内外知名硬件厂商共同发布“QQ物联”社交智能硬件开放平台。

据了解,该平台主要面向传统硬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车载、健康设备等领域。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表示,腾讯将以QQ物联腾讯社交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和微信硬件平台为起点,通过各项开放能力实现移动设备、家居设备以及一切设备的互联互动。此举不仅意味着腾讯正式进入智能硬件领域,也意味着其正式加入智能硬件平台争夺战。

实际上,在腾讯宣布硬件开放战略之前,BAT早已凭借着各自的优势,各有侧重地加入智能硬件战局。百度方面,作为BAT中涉足智能硬件领域最早的一员,在去年便开始频繁推出智能硬件产品,如“咕咚手环”、小度路由等。今年,百度更是推出“创新硬件开发平台”和Baidu inside,并借此将服务延伸至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阿里巴巴也以家庭场景为主,开始布局智能硬件市场。而后推出天猫魔盒、天猫魔盘等多个智能硬件产品,并推出alink,一个将云计算、支付、电商等整合在一起的物联网平台。随着BAT对智能硬件领域的层层加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搭建智能硬件平台已是其未来发力的重点。

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也加入智能硬件平台之争。其中,中国电信今年7月推出“悦me”,以智能终端和智能应用为核心,以光宽带为接入方式,为家庭用户提供影音娱乐、民生应用和智能网关应用等服务;中移动推出“和家庭”业务,通过盒子这样的终端入口,提供电脑、电视、手机、Pad等多屏接入,为用户提供涉及家庭生活方面的综合应用服务;中联通则发布“智慧沃家”业务,融合了OTT视频、应用商城、“随心控”软件、家庭云、高清视频通话等多项应用。

各自搭台唱戏

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这件事,彻底点燃市场热情。据移动咨询公司CCS Insight 数据显示,今年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2200万台,到2018年将增至1.35亿台。从累计销量的角度来说,可穿戴设备未来5年的总销量将达到3.7亿台。巨大的市场规模引来各路厂商跨界涉足。

从目前国内市场情况来看,智能硬件产品主要分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以及智能汽车三大类。而三大类产品分别对应着智能硬件市场应用、网络、入口,互联网公司、硬件公司以及电信运营商根据各自的优势不同力度地掌控着这三大类产品。

具体而言,互联网公司方面,其优势是容易找到智能家居的入口,其巨大的流量、用户数据、软件等,更容易作为第三方公司吸引更多的智能家居硬件公司加盟,但家居产品涉足较为单一,对大小家电产品理解不够深入。

硬件公司方面(包括家电、手机、汽车制造商等),其优势在于其多年建立的产品的供应链、渠道、售后服务等,劣势是在软件上的开发以及未来为用户可提供的除硬件之外的延伸服务。由于竞争关系的因素,其智能家居平台难以让更多家电类的公司加盟;自身在技术上的软肋,只能完全依靠于芯片、云服务等公司。

电信运营商方面,其凭借着网络优势能够在物联网中做管道提供者、平台建设者及业务运营者。而在提供平台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以及用户资源优势是互联网公司和硬件公司无法相比的。而对于物联网而言,也亟需这些“硬”条件,因为物联网需要传输大量数据,需要在业务和管理方面实现通信的结合,都离不开基础通信网络的保障。

缺乏杀手级产品

尽管在智能硬件领域内参与者众多,但智能硬件平台泛滥、各自为政,产业链尚未成熟、创业者与供应链之间的矛盾等等仍让智能硬件市场只是看起来很美。

首先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硬件最为热门的品种,穿戴设备市场叫好不叫座问题一直遭人诟病,究其原因便是功能方面仍局限于健身、医疗以及个人健康信息检测等方面,外观也是大同小异。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耿怡博士表示,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以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智能手环为主,当前产品同质化水平高,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相比应用服务少,竞争优势尚不显著,消费者认可度亟待提升。

其次是智能家居。在该细分市场内,除了32亿的收购案外,能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的产品几乎没有。面对智能家居市场,参与者更多的是选择抢夺入口,欲在标准上先声夺人,这就造成厂商各自为政,导致行业标准混乱,市场普及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家庭市场的新进入者,可能还将面临种种政策性风险。例如近期电视盒子遭遇到的一系列“封杀令”,或让众多厂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探索”打了水漂。

再次是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虽然声称已经在道路上完成实验,但真正走进消费市场仍需时日。而CarPlay与Android Auto的相继加入,虽为汽车智能化带来更多的方向,但市场仍缺失像iPhone一般的标杆式产品。

智能硬件背靠着物联网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欠缺杀手级产品是产业爆发的最大掣肘。随着产业链日趋成熟,一些领域可能蕴藏爆点:例如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医疗市场的巨大需求。

(责编:陈健、李洪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