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图)
专家:家长加强对孩子监管比教育孩子更靠谱
文/记者秦松
从小家长就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实际上,他们又能不能够做到呢?近日,东升镇中心幼儿园就用20个中班孩子做了两个诱拐实验,其中12个孩子被“好吃的”骗走,16个孩子被iPad骗走。心理专家表示,该实验具备普遍性,凸显出家长看护孩子的必要性,建议幼儿身边一定要有人看护。
实验一:
“好吃的”骗倒六成孩子
20名中班孩子在一起玩耍,老师以上厕所为由离开了现场。这时,一名“坏阿姨”靠近孩子。“坏阿姨”说,她有很多好吃的,让孩子跟她一起去拿。20名孩子中的12名跟着出去拿“好吃的”。
实验二:
一个iPad,骗倒八成孩子
依然是20个中班孩子在一起玩耍,老师离开了现场。这时,一名男性家长扮演的“坏叔叔”一声不吭拿着iPad在学生周边玩。很快,孩子们被iPad吸引并聚集过来。随后,该男子告诉孩子们,他可以给每个孩子发一台iPad,不过iPad在车上,要孩子们一起去拿。结果,20名孩子中有16人跟了上去,甚至挤不上车了还要挤。
提醒:
莫让孩子一人在家
在暑假来临之后,很多学生可能都会处于无处可去的状态,对此甘露春建议,孩子可以去托儿所或者培训班,但一定不能让他一个人待在家中。
家长:没想到孩子这么容易受骗
近日,东升镇中心幼儿园的一组实验引发热议,并登上央视。这两组实验由幼儿园策划,实验证明,虽然有家长和学校的多方教育,但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还是容易受骗。
按照园方的设计方案,20名中班孩子在幼儿园一块绿地上玩耍,为了保持真实感,20名孩子的家长则在视频监控室里进行观看,与此同时,东升电视站在原处用摄像头进行录制。这组实验一共有两个,“坏阿姨”和“坏叔叔”都是家长扮演,道具仅有一根棒棒糖和一个iPad,事实上,最后实施时,棒棒糖都没有用上。实验一是利用孩子们的情感和贪吃心理,实验二则是利用孩子们的贪玩心理。
扮演“坏阿姨”的家长事后向记者表示,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我跟他们说有好吃的,他们就都跟了上来,还是一群人跟了上来。小孩们的安全意识确实还需要提高。”她说。
专家:注重教育更要加强监管
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呢?对此,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知名心理医生甘露春表示,这个结果确实具有普遍性。“中班的孩子处在四五岁的年纪,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出现这种情形是可以理解的。”他称,事实上,大到十多岁的小孩都有可能出现被骗的行为。
“这个实验更大的针对性恐怕是家长而并非学生。”甘露春表示,即使下次再用同样的手法加以测试,肯定还是会有学生受骗,除了教育之外,恐怕更多的是要求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