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信用和支付决定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龙昊

2014年05月09日09:2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信用和支付决定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明天,很大程度将取决于支付、征信的建设与发展步伐。5月5日,有权威消息指出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并将于近期发布。

该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牵头制定。根据规划,以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四大领域为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实现了社会信用的全面覆盖;2017年,将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此消息一出,随即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早在今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政府高层密集动作似乎预示着信用成为“第二张身份证”已为时不远。

凑巧的是,5月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2014年全球移动金融大会亦有不少专家谈到类似话题。其中,宜信公司总裁助理刘大伟在谈到中国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时候表示,支付、征信(风控)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至关重要的两大基础设施。

互联网金融发展是场马拉松

“如果以马拉松赛来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刚跑完几公里,全程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刘大伟以马拉松来比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他说,如果希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需要更好,内功也需要更强,任何饮鸩止渴的行为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刘大伟表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普惠金融的重点是小微,关键是风控,突破靠创新。“互联网”则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快速且便捷。中国6000万小微企业和1.5亿贫困但经济上活跃的农民对金融的需求很大,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重要模式,P2P主要是促成个人对个人的借款,平台在其中承担信息中介和信用管理的角色。宜信CEO唐宁曾指出,P2P模式使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至少提前5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产品的创新,将资金配置到实体经济中,提高资金使用和运行效率。随着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提高,实体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也会进一步降低业务风险,提高服务能力和专业能力。

信用和支付决定互联网金融的明天

刘大伟在谈到中国普惠金融的现状和挑战时说,贷款难和风险控制难是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尽管互联网金融热潮此起彼伏,信用和支付仍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至关重要的工具。这种模式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决定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明天。

宜信首席征信科学家郑茂林博士说,宜信一线的信贷员一直践行“弯下腰来做小微,趴在地上做小微,把手弄脏做小微”的理念,收集数据、验证数据,至今已积累了百万客户的信用数据。这为宜信的信用管理和风控工作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数据积累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多。信用评分标准也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建立。”在加入宜信前,郑茂林曾任职国内知名的信用数据服务企业从事信用评分技术研发,并曾在美国FICO公司工作多年,有二十余年从事数据分析,信用风险管理、决策优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验。

宜信CEO唐宁在此前出席“清华MBA·宜信金融创新大讲堂”时也指出,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然而,互联网不是一切。他说,一方面,在中国今天的信用环境下,很难仅仅依赖虚拟世界的相关信息进行风险防控;另一方面,实体体系仍是信任建立的主阵地,虚拟正成为增信的体系。

(责编:郑慧君(实习)、陈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