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
孙正义与乔布斯
1853年,一批军舰突然出现在日本江户湾,300名全副武装的美国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抢滩登陆。
在幕府统治下锁国二百多年的日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船。惊恐万状的江户市民把这些浓烟滚滚、舰体被统一涂成黑色的庞然大物称为“黑船”。
武士刀不敌样枪炮,《日美神奈川条约》叩开了闭关已久的国门,西方列强纷至沓来,日本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开始了痛苦却非同凡响的明治维新。
国企的移动帝国
2008年,新的“黑船”来了。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引入日本。
这种触摸式大屏的智能机一度不受日本人欢迎,但很快便横扫东瀛。同时,苹果的App Store模式也颠覆了由日本第一大运营商NTTDOCOMO(意为“无所不在”)把持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
NTT DOCOMO是从垄断国企NTT(日本电信电话公社)分拆出来的子公司,占据日本手机47%的市场,是美国AT&T无线、印度塔塔通信、香港和记电讯以及台湾远传电信等公司的股东,也是全球运营商顶礼膜拜的偶像。
1999年,NTT DOCOMO率先推出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奠基之作i-mode,市值狂飙到4000亿美元,成为中国移动亦步亦趋的好老师(移动梦网),也吸引了蜂拥而至的朝圣者。据大众点评网副总裁龙伟回忆,彼时的NTT DOCOMO如日中天,其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的总部每天要接待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盛况宛如今日之苹果。
事实上,i-mode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母公司NTT对PC上网垄断——正因在电脑上连接互联网费用高昂,所以手机上网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使得日本走上了一条“先有移动互联网,再有互联网”的独特发展路径。
那是乔布斯还在钻研iPod、谷歌方从红杉拿到融资、电脑上网刚刚普及的时代,i-mode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的定义。
它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集收发邮件、查询天气、查看新闻和转账支付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终端(所有NTT DOCOMO推出的i-mode手机都有一个“i-mode”按键,可一键进入i-mode服务,开启上网浏览的菜单)。
低廉的资费和超前的模式(运营商负责运营网络,销售其定制的手机终端,内容平台则应用、分发、收费)使i-mode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吸引了300万用户和成千上万家网站,美国《商业周刊》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时下的日本少女出门,有三样配置一定不能少。一个是六寸高的矮子乐高跟鞋,一个是让头发变色的喷发剂,还有一个则是‘i-mode’手机。”
2006年,i-mode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被认定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线互联网网络。而根据《移动的帝国》一书的推测,日本的移动互联网领先世界5到8年。
何也?
人口超过1300万的东京是全球五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财富500强公司总部的地区。如果说中国的春运是一年一度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那这样的景象其实每天都在东京的上下班高峰期上演。
白天,当人们从周围的横滨、静冈、千叶和神奈川等城市到东京上班时,市区人口会猛增到3000万。其中,90%的人会乘坐轨道交通工具,只有极少数人选择开车。这既因寸土寸金的东京停车费不菲(公务员开车上班甚至会被指责占用交通资源),也和日本的轨道交通异常发达密不可分。
以东京火车站和新宿地铁站为例,前者共计5层,汇聚了地铁、城铁、新干线以及机场快轨等多种轨道交通;后者则是世界上人流量最大的地铁站,每天有350万人经过。
所有这一切,搭建的是一幅蔚为壮观的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场景。
由于日本的地铁和火车禁止大声说话或打电话,车厢往往静得出奇。人们自觉地把手机调成静音,开始漫长而枯燥的行程。
据统计,日本人均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是70分钟——这直接造就了GungHo这样市值150亿美金的手游公司。
要知道,日本的人口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而GungHo的市值却等于完美、盛大、巨人和九城的总和。
孙正义的“风林火山”
2001年,一个叫孙正义的中年男子拿着打火机和汽油冲进总务省官员的办公室,要求政府直接向NTT提出请求,租借光纤线路给一家名为软银(全称“软件银行”)的公司使用。
他做到了。
19岁那年,孙正义发明了袖珍翻译器,卖给夏普公司,获利100万美元。
年少成名的他却因为是韩国后裔,始终无法融入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次年,孙正义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经济学。
1982年,孙正义回日本创立软银,从事软件产品的销售,并成功说服东芝和富士通投资。
一年后,因经营不善亏本。孙正义退回各大财团的投资资金,软银因此名声大噪,奠定了事业的信用基础。
1995年,互联网的发展引起了孙正义的注意,他决意在这一领域大干一番。
年底,他见到正为资金发愁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向这家尚处于萌芽期的网站注资200万美元。次年,又追加投资1亿美元,持有雅虎33%的股份。
1999年,孙正义遇到正在中国创业的阿里巴巴(滚动资讯)创始人马云,向他投资2000万美元。
此外,他还投过盛大网络、人人网、PPTV以及全球第二大移动广告公司InMobi。
随着满世界投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公司,孙正义逐渐摸索出一套“时间机器”的理论: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IT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在后者的产业还不成熟时,先在前者的市场上开展业务。等时机恰当时杀回后者,就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前者。
2006年,孙正义发起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豪赌:以118亿美元收购日本第三大运营商——沃达丰日本。
此前,他专程拜会了苹果CEO乔布斯,说:“移动通信时代一定会到来,无论如何都要收购移动公司,或者拿到许可证。”
乔布斯:“我明白了,很好,但是等你拿到许可证再来吧。”
孙正义:“早晚会拿到的,也可能收购别的公司。当我拿到了,抑或成功收购了,到时你别忘了就行。”
两人笑着分手了。
孙正义举债收购沃达丰日本被认为是疯了,因为这是一艘产品定位并不符合日本市场口味、业绩每况愈下的即将沉没的船。
但孙正义不这么看:“在仅有三家的移动电话业务上争第一,总比跟全国数千家荞麦店争第一来得容易。”
的确,移动通信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行业,在这块竞争,总比在其他过度竞争的领域要好得多。何况,孙正义早就发现,手机CPU的性能已经和几年前的PC不相上下,未来是属于移动互联网的。
一开始,孙正义并不想用软银的名字替代沃达丰,因为这是他的核心招牌,一旦失败,以后的业务就很难开展了。
但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他还是用“软银移动”的金字招牌换下了沃达丰这块伤痕累累的木匾。于是一夜之间,日本街头到处都是“Softbank”的广告。
有了沃达丰积累的1500万存量用户,孙正义开始融合软银移动和雅虎日本的业务。
他对软银的定制手机进行改造,使其只需一个按键便可进入软银日本的主页——走的仍是i-mode的老路。
虽然通过疯狂的价格战,软银大幅拉低了日本移动通信的资费,也抢占了NTT DOCOMO和KDDI(由稻盛和夫创办的日本第二大运营商)不少市场份额,但同两个行业巨头相比,仍难以望其项背。
真正的杀手锏是iPhone。
iPhone进入日本时,对运营商提出极其苛刻的合作条件,NTT DOCOMO和KDDI明确拒绝,只有软银毫不迟疑地表示接受。
在一次采访中,孙正义回忆说,他和乔布斯的谈判根本就没涉及卖多少台、多少钱卖等问题。
“很多人都以为我们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这也是乔布斯让人吃惊之处,金钱条件方面的谈判一次也没有。他就不是那种人。论条件,我们的两个竞争对手比我们用户多,又有钱。如果谈条件的话,他们远远占优势。”
孙正义认为,他和乔布斯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在为改变人类的生活而奋斗。
然而,习惯了i-mode手机的日本人对iPhone并不感冒。那些时尚的翻盖功能机已经满足了他们网购、阅读、支付和看电视的需求,何苦去适应新的人机交互?
为此,软银发动了铺天盖地的销售攻势。
首先,孙正义亲自到营业厅推销,带着一大批培训人员,手把手地教日本人用iPhone;
其次,无需首付,0元购机,并推出了一批由软银自己开发的常用APP;
最后,走差异化路线。由于软银的信号是三家运营商里最差的,与其去边远郊区砸重金建基站,不如服务好集中在城市的iPhone用户。因此,软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开通WIFI上,在商场、便利店和麦当劳布设了大量的Wi-Fi热点,吸引了海量的消费者。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软银的用户数翻了一番,截至2012年,达到3100万。
而此时,大洋西岸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正方兴未艾。
(原标题:东邻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