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欢抢微信红包 小心“李鬼”

叶丹

2014年02月06日09:41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欢抢微信红包 小心“李鬼”

  伴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通过微信和各种社交软件进行诈骗的现象层出不穷。2013年微信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工具,微信红包更是成为2014年手机拜年的新宠。过年期间不少用户为抢红包,纷纷加入各类的微信群,而为了能够及时抢到红包,更是常常不加判断地迅速点开链接。由于发红包和提现都必须绑定银行储蓄卡,微信红包已被不法分子盯上。

  假冒微信红包杀到

  不少网友爆料,目前微信中已经出现假冒的红包链接。事实上,除了钓鱼网站,手机木马、钓鱼WIFI、假冒微信好友等方式都可能威胁到银行储蓄卡安全。专家指出,在接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红包链接时,不要轻信。即便是微信好友,一旦涉及转账或提供银行信息等,一定要与好友电话或当面核实。专家表示,在微信上只要简单地更换头像和名称,骗子完全可以冒充另一个人。另外,下载微信等手机应用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避免下载到经过二次打包的山寨版微信程序而被盗用银行账号。

  微信方面则表示,微信红包采取严格的安全校验机制,如登录权限,只有本人登录才能看到本人的红包操作信息。同时,红包的钱只能提到用户绑定的实名银行卡,确保资金安全。除此之外,微信方面还表示,微信提供PICC全赔保障以及手机设备锁以及独立的微信支付密码等保障微信支付安全,即便出现问题,用户也可通过快速通道保障账号安全。另外,微信支付本身有额度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用户的使用安全。

  切勿见二维码就扫

  小小的正方形二维码早已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不管是购物促销、咨询下载还是广告宣传,二维码的作用被不断开发利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许多人更是“见码就扫”。然而,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二维码缺乏警惕性的心理,使之成为新型的诈骗工具。

  二维码的生成十分简单,只需要在网上下载一个“二维码生成器”就可以轻松生成。可以说制作二维码在技术层面上没有门槛,这也让不法分子可以轻轻松松利用二维码进行诈骗。一般而言,如果扫描二维码后得到的是网站链接或者运行程序等就要小心了。一旦点击轻则会被扣手机话费,重则很有可能导致手机的通讯录、银行卡号以及其他和手机绑定的隐私信息发生泄露。

  安全专家指出,扫描二维码前一定要谨慎小心,不可随意打开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在使用手机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实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

(责编:赵超、刘阳)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