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垄断难除是威胁信息安全的重要祸因

 陈键

2014年01月24日13:52    来源:人民网-IT频道    手机看新闻

彭博社刊文警告,95%的银行ATM机搭载的都是XP系统,停止更新就意味着ATM机即将成为打不上补丁的大筛子!(中国广播网报道)

尽管安全厂商针对此报道进行了解释,称ATM机与外网并无联接,希望公众不要为此担心,但相信不少人会感到震惊,微软的一个“咳嗽”,居然能让全世界“感冒”。其实,微软的“权力”来自对桌面市场的绝对垄断。在一个不均衡的环境中,面对市场强权,用户选择权实际沦为废纸,只能随着垄断巨头或哭或笑。

数据公司NetApplications此前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微软各版本操作系统占据了桌面市场总量的90.83%,苹果Mac OS为7.43%, Linux仅为1.73%。作为微软桌面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XP系统已问世12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仍然受到用户的青睐。截至2013年7月,在中国市场XP的市占率依然维持在72.1%的高位,在全球市场,XP依然握持着37%的市场份额。

让人不得不感到沮丧的是,可能引发大规模安全事故的诱因却是微软的商业利益。为推动新系统的销售,微软为每个版本确立了生命周期,到了最后的时间节点,其对旧版软件将停止提供服务支持。在高占有率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服务支持一旦停止,大量行业、个人用户将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尽管很多人觉得XP够用、好用,但在“别无分店”的情况下,那怕微软的决策多么无理,多数人最后只能选择屈服,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却得由所在国政府承担。

微软垄断与信息安全的关联度有多高?当年的“黑屏门”就是很生动的例子:2008年10月下旬,微软在中国同时推出两个更新,使用XP专业版盗版系统与部分Office盗版软件的用户每一小时都会分别遭遇电脑“黑屏”与“提醒标记”等警告。在新闻中,常见到美国特工会不知会所在国政府而随便抓人,那一次,微软在中国也导演了一出“窃夺”公权力的惊人勾当。这件事揭露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证明了微软有能力通过系统更新等手段让中国用户的电脑瞬间崩溃。

另一个让世人震惊的是“棱镜门”事件。2013年6月14日,作为“棱镜门”事件被点名的“八大金刚”之一——微软首次承认,美国政府确曾向它索要用户数据。据英国媒体《卫报》还报道,微软不仅向政府提交了数据,还允许情报机构绕过加密过程,从Outlook.com邮箱服务、Skype视频通话服务以及网络存储服务SkyDrive等近乎微软的全部主要服务中收集数据。

由于核心技术缺乏,中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把控能力实际非常弱。比如在通信与通用芯片领域,高通与英特尔地位在很长时间内不太可能被撼动;在中国骨干网上,八成核心路由由思科把控;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苹果与谷歌共分天下……而这些企业,不仅都是中国市场上的垄断者,同时也是“棱镜门”事件中不光彩的主角。可以推演,如果出现极端的情况,这些企业完全有能力“秒杀”建构于这些核心平台上的行业与应用,让他国的很多经济成就短时间回档归零。正因为如此,美国把这些企业当作国家的战略资产。

核心技术等不来,核心技术买不来,中国经济发展要夯实基础,要重视基础产业空心化的问题。相比其它行业,信息产业对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强,但与此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程度非常高的领域,市场规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垄断者早已建立了大量的知识产权陷阱,短时间大量堆积资源,未必就能产生立杆影的效果。正因为如何,在需要长时间不断完善创新推动体系建设的同时,首先应该强调已有法律的严肃性,要通过反垄断法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为中小科技企业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2013年,市场传出中国政府有关机构正在对高通发起了反垄断调查,不管最后结果与结论如何,都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这对创新者来说是“天大”的利好。

回到由ATM安全引发的XP生死讨论,它实际可能成为中国相关机构更加重视信息安全的开始。在反垄断层面,微软曾遭到美司法部以及韩国、日本、欧盟等各方面的指控,在中国,像微软等这样公司是不是也应该被纳入到重点观察对象? 

(责编:陈健、崔雷)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