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加强和改进社交网络管理

李振跃

2014年09月04日04: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近年来,社交网络以其快速广泛的信息传递获得人们的青睐。社交网络突破了传统交往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社交网络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彼此博弈的新阵地。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应对社交网络给予足够重视,推动我国信息化健康发展。

  社交网络的应用可大致归结为通信资讯、新闻教育、娱乐消费等方面。在这些应用中,社交网络促使社会行为公开透明,促进多元文化相互尊重与认同;以社交网络为依托构建的新的商业形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越来越可观的经济价值。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也存在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还可能将一些隐私信息过度用于商业开发,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此外,一些负面声音在这里汇集并被放大,有的可能引起社会恐慌,甚至威胁国家安全。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有必要加强和改进社交网络管理,以趋利避害,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

  健全社交网络法律法规,实行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社交网络具有突出的营造舆论声势和动员社会协同等功能。社交网络是虚拟空间,但并不是法外之地,网民的言行要受到法律规制,尤其是当自己的言论与国家安全相抵触时,应自觉以国家安全为重。我国关于社交网络的现行立法层次较低,以部门规章或地方法规为主,缺少高位阶、统领性的安全立法。在这方面,可以仿效美国的做法,将社交网络法规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模式,实现安全管控有序化。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对国内外信息技术的使用、投资、安全等进行综合评估,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同时,扭转因国内外政策差异造成的不利局面。

  构建社交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网民自律。社交网络是一种新兴的社会交往工具,人们对其有一个深化认识、合理使用的过程。商业利益的驱使导致社交网络中散布着大量不良信息,社交网络的社会功能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违法犯罪的工具。因此,有必要构建社交网络道德规范体系,规范信息传播和组织方式,引导社交网络发挥正功能。在构建社交网络道德体系过程中,应注重加强社交网络的行业监管。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推行社交网络实名制,对匿名或化名的账户予以清除或关闭,从而削弱“网络水军”对网民意见的绑架。网民自律是营造良好社交网络环境、确保信息化健康推进的重要保证。可以从国家层面呼吁网民自律,并将此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长期坚持。同时,引导网民加强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提高自身素养,共建共享健康的社交网络环境。

  掌握舆论主导权,严厉打击社交网络犯罪。社交网络犯罪严重危害网民身心健康、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对社交网络犯罪,世界各国大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严厉打击。美国高度重视社交网络犯罪问题,通过监管、立法、司法等诸多手段对发生在社交网络上的谣言、诈骗、恐怖主义进行打击惩处。俄罗斯鼓励政府部门主动使用社交网络平台,加强与民众沟通交流,增强信息透明度,同时推动建立对网络内容的分级和过滤系统。借鉴这些做法,我国应增强主流信息的公信力,掌握舆论主导权,对社交网络不良信息及时予以澄清;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及时发现、依法惩治社交网络犯罪。

  (作者为华侨大学副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04日 07 版)
(责编:杨翼、蒋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