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

 有的被定为非法经营,有的被定为侵犯著作权,有的被认为不构成犯罪 

制售网游外挂,到底违不违法?

本报记者 彭 波

2014年04月30日04: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有一种小程序,可以利用网络游戏内部的规则,将繁琐的游戏升级环节实现自动化,这种程序叫做外挂。近日,制作、销售网络游戏外挂,涉嫌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嫌疑人王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涉嫌侵犯著作权,制售外挂被判刑

  犯罪嫌疑人王某在玩某网络游戏过程中,偶然获得了该游戏的辅助程序源代码,利用这些代码,王某编写了一个新的辅助程序,能帮助玩家作弊。随后,王某将程序放在网上供网友下载,自己则以网络销售验证码的模式牟取利益。

  检察机关调查发现,王某在制作、销售网络游戏外挂期间,造成游戏公司直接损失达到737.1万元,而经过审计部门审计认定的损失更是高达1317万余元。

  “检察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对王某提起了公诉。”29日,北京市石景山检察院公诉二处检察官张静介绍,最终,法院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80万元。

  制售外挂是否违法仍存分歧

  “在网游行业成长的十余年中,随之发展壮大的除了网络游戏本身,还有以制售破解软件、激活补丁等各种形式出现的侵权行为。” 张静说。

  据介绍,这些新型犯罪手段与以往常见的犯罪手段存在很大差异,犯罪嫌疑人只需掌握入侵游戏公司服务器的技术,租用一台服务器,就能够在家制作出游戏外挂程序、破解文件或产生虚拟货币,再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实现牟利。

  在这些新型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制售侵权软件的整个过程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隐蔽性很高。被侵权企业不仅难以发现其侵权行为,而且对于犯罪者的具体身份和位置也难以查实。

  同时,由于现有法律界定不清,司法机关在查办类似案件时也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同样是制售外挂行为,有的地方将其定为非法经营罪,有的定为侵犯著作权罪,有的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有的认为不构成犯罪。罪名的不同给被害企业报案、司法机关搜集证据方向等造成实际操作上的困扰。

  张静表示,司法机关应当对这一犯罪模式引起重视,提升办案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此外,专家建议,要对新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集中反映出的定性、管辖等疑难问题展开分析论证,形成规范性文件,及时为数字动漫产业提供司法保障。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30日 09 版)
(责编:吕骞、刘阳)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