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2】

2017年01月16日08:44 | 来源:中关村在线
小字号
原标题: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

  十年前,苹果以一块大屏幕替代实体键盘的iPhone翘动了智能手机市场的黄金屋,诺基亚,黑莓正大红大紫。那时,国产手机还不成气候,由于技术实力不足,它们多以高仿国外的热门机型作为卖点。然而十年后的今天,iPhone的外观已经两年没有大的变化了,LG,Sony的产品少有耳闻,黑莓,诺基亚几乎销声匿迹......而如今的国产手机,似乎总能嗅到行业发展的趋势而先发制人。

  ■外壳材质

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

 

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

 

  iPhone7 Plus的正面外观与上代相差无几,仅背部摄像头以及配色有了明显变化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材料方面,这里的材料指的是机身外壳的材质。iPhone由于在六代时出现了机身强度不足而导致的弯曲门,所以自6S开始便采用了7000系列铝合金材质,硬度有了明显提升。不过iPhone7材质并没有突破,两段式曲线天线的设计作为为数不多的变化,却被魅族Pro 6提前采用;摄像头的火山口式外观更多是为了规避比上一代更突出的事实,最多只能算是不影响视觉美观;好在新的亮黑配色挽救了鲜有改进的外观。要知道它比其它配色要多好几道工序才得以实现。也难怪至今,依然没看到国产手机实现同样的工艺,不过,小米Mix的黑色陶瓷外壳却让亮黑iPhone少了几分锐气。

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

  HUAWEI Mate 9 ——PORSCHE DESIGN

  不过要说把全金属机身做到B格满满,那我至今只服华为,华为Mate 9发布于16年底,一个一项喜欢闷声发大财的厂商,突然发布了一款万元手机,的确让人目瞪口呆,全金属机身采用拉丝工艺,并通过表面镀膜来提升视觉效果以及触摸感受,虽然工艺并不新颖,但你又说不出哪里有瑕疵,似乎一切都刚刚好。仔细想想,在如今遍大街iPhone的社会里,兜里揣着一部即印着可乐标,额头还纹着PORSCHE DESIGN的手机,心里就会有一种“就要做自己”的踏实感,不然你真的很难找到理由买这款手机,不是吗?

  另一大热门材质无疑就是玻璃,这种机器正反面均使用玻璃材质,以前iPhone4和5时代均用过这种设计,但后来当苹果玩腻了这种设计回归金属一体成型机身之后,三星却将这种设计发挥到了极致,在S系列手机中打造出具备钻石般光泽的玻璃机身,甚至还在玻璃的工艺上玩儿起了花活,曲面玻璃的出现仿佛让消费者看到了未来科技,正如三星的那句广告“NEXT IS NOW”。消费者的青睐让三星在S7以及Note 7都采用了这种设计,并在细节上雕琢的更极致。

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

  荣耀Magic令我们又体验到那种似曾相识的未来感

  在国内,据我所知,荣耀8是最先采用这种具有钻石光泽的玻璃机身,它发布于去年7月,定位中低端,避免与三星正面硬磕,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然而我真正想说的却是荣耀Magic,它的外观设计不同于任何一部手机,优美的弧线,恰到好处的尺寸,再加上曲面屏以及各种先进技术夹持,令我们又体验到那种似曾相识的未来感。相比于Mate 9的内敛,荣耀Magic则是兴师动众的张扬,代表了国产手机外观工业设计的新高度。

  ■喷砂

  在外壳工艺上,喷砂是一项对手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工艺,如今手机大多采用金属材质,在阳极氧化过后,通常会采用这一工艺来提升手感与抗指纹能力。然而虽然它在众多工艺中很不起眼,但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却十分困难,例如喷砂材质的选择,陶瓷喷砂的手感要比石英砂细腻很多,但成本也要高不少。

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

  图片说明

  在喷砂工艺上,iPhone无疑是标杆,经过几代的改进,如今它的手感温润如玉,细腻入微,不易藏污纳垢,但国产手机在这一工艺上也做了不懈努力,vivo采用锆陶瓷打磨X9系列手机,魅族Pro 6系列产品虽然没有公布喷砂的材质,但官网介绍该机经过“上百次地调试喷砂速度和气压值,以及手机的摆放位置和移动速度”,事实上它的触感能够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虽然喷砂工艺我们很难通过双眼看出优劣,但触摸起来好坏的差别是很大的,就像几百的耳机和几千的耳机,外观看不出来,但听一耳朵就能辨别出来好坏。

  ■屏幕

  说到屏幕的工艺那可谓是五花八门,超窄边框,曲面屏,2.5D弧面玻璃,全面屏,更别说目前已经普及开来的全贴合技术,但里面的学问也不少,和喷砂工艺一样,之间也是有好坏之分,例如16年已经在国产千元机普及开来的屏幕工艺——超窄边框。

  该技术让屏幕与机身边框靠的非常近,从而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并提升屏占比。但是,由于屏幕与边框靠得太近,那也就意味着会挤压屏幕盖板与机身边框之间固定材料的空间。在我拆解的过的手机里面,就有几款手机,用吸盘工具轻轻一吸,屏幕边框便会翘起来,这让人很担心使用时间一长,边框稍有形变屏幕便会开裂,稍沾一点水,机器就有短路报废的风险。

  但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国产超窄边框手机已经普及,但这一问题却并不常见。然而,在目前国内厂商普及了超窄边框开始探索曲面屏甚至全面屏时,iPhone到目前还不是超窄边框。当然,看待事物不能片面的看,并不是说iPhone不具备这个实力,这里面肯定有权衡,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他只在乎自己在乎的,自己喜欢的才是硬道理。

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

 

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

 

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

  三款国产曲屏旗舰:华为Mate 9,荣耀Magic,金立M2017

  在16年的末尾,国产手机的曲面屏型号出现了井喷,华为推出Mate 9,荣耀推出Magic,金立推出M2017,小米也终于在Note 2上把机身正面给“掰弯”了(一代是背面),前三款手机都誓有与曲屏鼻祖(三星,LG)的设计撇清界线的豪迈之情,分别朝着简约,前卫,奢华三个不同的方向努力。当然,小米的突破在于价格。

  ■天线战争

  天线设计因为要考虑金属的屏蔽,所以在不同材质的外壳上表现的形态不同。在苹果发布iPhone 6以前,那还是较量谁玩弄聚碳酸酯最牛B的年代,那抢眼的“白带”设计被很多人所诟病,但谁让它是苹果呢,消费者适应这一设计的速度和国产厂商跟进的速度一样快,由于物理特性的制约,直到去年,这种白带设计依然普遍,但其实业内一直在突破这一设计瓶颈。

  在15年,业界普遍采取的做法是在金属背壳的上下两端各挖去一大块窟窿,以供蜂窝数据,Wi-Fi蓝牙等射频天线收发信号,为了让两个窟窿不至于太难看,厂商一般都会选择将不会屏蔽射频信号的塑料材质覆盖在窟窿处,表面喷涂与背壳颜色相近的金属漆,以达到背部简约统一的设计理念。其实这也是因为当时大部分国内厂商并不具备像iPhone那样将所有的天线集中在白带内部,而其余部分全用金属的实力。

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

  魅族Pro 6设计图

  然而,到了2016年,情况改变了。魅族率先在4月份发布了上下双曲线天线带,而该设计并不像把iPhone 6上面的上下各一条水平天线一刀切掉那么简单,因为这也就意味着机器内众多的天线,都要通过这两条细细的天线带来收发信号。而更重要的是,这回苹果成了追随者........

在16年手机ID设计的全球战争中 国产崛起

  OPPO R9s首次采用了微缝天线设计,弱化天线视觉上的存在感

  在16年,消灭“白带”的战争中,还有一家国产厂商赢得了一场大的战役,那就是OPPO。10月9日,OPPO发布了全球热卖机型R9的升级版——OPPO R9s,该机外观仅有细微改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首次采用了微缝天线设计,它让一条宽度为1.5mm左右的传统天线带变成了三条宽度仅有0.3mm的“线”,此设计与魅族迎合整机线条的天线设计理念不同,它是通过弱化天线视觉上的存在感,令天线得以不再那么突出,但二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天线能够更融入背壳的设计。就在OPPO 发布R9s的几天后,三星也推出了采用微缝天线技术的产品。

(责编:赵超、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