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张小龙:如果能重来 我想重新设计朋友圈【2】

林迪
2019年01月10日15:04 | 来源:环球网
小字号
原标题:张小龙:如果能重来 我想重新设计朋友圈

  微信在早期版本就发布了公众平台。张小龙说,当时的思考主要是微信会取代短信,那么短信时代的市场需求是众多的服务都要通过短信来触达用户,微信取代之后,也得提供相应的能力来覆盖这个需求。

  但因为短信、邮件是可以不受控地群发的,副作用也会随之而来。于是,微信的设想是,提供一种基于订阅的模式,即避免用户被骚扰和欺诈,也让服务可以可控地给需要的人发信息。

  这其实是一个C端和B端的桥梁,从连接人到连接服务,也开始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为每一个用户创造价值。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公众号,以及后续的小程序,它们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让每一个个体获得了对外有效沟通的渠道,打断了信息隔断和冗余信息带来的阻碍。

  “当一个平台可以造福人的时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张小龙认为,无论是公众号还是小程序,实际上都遵循了这个原则。

  张小龙:微信做视频是为了让用户在压力最小的情况下记录自己的世界

  张小龙说,“曾经在知乎上提过这个问题,但并没有标准答案;后来,自己琢磨了一个答案——沟通,就是把人设强加给别人的过程。”

  “引申到发朋友圈,就是把自己的人设通过朋友圈散发出去,实际上就是推广你的人设,这对于美化自己是有帮助的。”他说,很多时候人们发朋友圈,会在精心挑选照片后发布,实际上也是这个原因。

  在某种程度上,为了推广人设,图片更利于去传播,而文字的难度很大。不过即便是图片,也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而是“最好的状态”。

  但人们在打造人设的同时,也会遭受到社交压力。

  张小龙分享了微信朋友圈的一项数据:每天进入朋友圈的人数,这几年一直在上升,现在是每天7.5亿,每人每天进去十几次,所以总共每天进入的次数是100亿次。这和外界“逃离朋友圈”的说法其实是相反的。

  这是因为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规化的社交场所,就和实际生活中的广场一样,每天人们来来往往,相互交流。但随着好友人数的越来越多,交流也越容易被人看到,这实际上形成了社交压力。

  所以当社交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就需要更放松的场景,所以朋友圈“三天可见”这个功能就这样出现了。微信的数据显示,有1个亿的用户打开了这个设置。

  这实际上构成了两个要素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用户需要通过沟通来打造人设;另一方面,社交压力又会让人对沟通望而却步。这就亟需一个独立于朋友圈之外的新的沟通方式,来实现这样的平衡。

  这也是为什么微信推出了“时刻视频”(最近改名为“视频动态”)功能的原因。

  张小龙补充道,“这并不意味着微信要‘做视频’。实际上,视频只是一种实现社交的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朋友圈之外的社交模式;拍摄并不是需求,有了分享这个需求,用户才会拍摄。”

  而在“视频动态”中,用户所拍摄的都是其身边最真实的情况,但是和朋友圈不同的是,其他人如果想要看到内容的话,必须点进去头像才能看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减轻了社交内容被无意中曝光所带来的社交压力,以及鼓励用户对外发送内容。

  “在拍摄的时候参与社交”,是“视频动态”的设计理念所在。用张小龙的话来说,就是“让用户在压力最小的情况下记录自己的世界”。

  微信不会更风去做AI

  “通过学习,AI医生可能会代替人类医生;但是AI医生也可能会下错指令,或者开出错误的处方。在这个情况下,AI的价值是什么?”张小龙表示,微信不会更风去做AI,而是要落地到实际场景。他还进一步提到,好的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技术应该默默躲在背后;人们应该思考技术的价值,比如当AI被用到产品里面的时候,就应该思考“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他所担心的是,AI作为一个工具,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开始驾驭人类,“对于一个可以驾驭人的工具,我们有很多的担忧。”

  尽管如此,他也透露,微信内部正在研究AI有关的功能,之后,微信还会有很多小变化会出现,当然也都是围绕着最本质的一些原则,比如工具功能,比如体现价值等。

  第一个小变化,春节期间,企业微信会上线一个红包相关的功能;第二,目前的微信红包已经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张小龙考虑的是,在其中添加更多情感化的元素,比如可以添加表情等。

  张小龙说,“在下一阶段,微信更多的是去尝试有关联的服务;因为微信能够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去年他说过,微信要探索线下精彩生活。未来也会有更多类似的探索。”

  “微信在做什么”以及“微信下一步要做什么”,两个提问之间,实际上是微信探索自身发展的过程。张小龙说,“与其关注竞争对手,他更关注怎么应对时代的变化,满足用户变化的需求。”

  “面对未来,我们很少会觉得威胁来自竞争对手,更多的可能在于我们自己,比如我们有没有不断的突破。”张小龙表示,无论微信之后怎么走,他还是会坚持他对于产品的原则:作为工具,微信是用户最好的朋友;作为平台,微信会是创造价值的地方。

  “内部团队说我独裁,其实我也认可。因为只有这样的坚持,才能保证产品坚持该坚持的理念。”在最后,张小龙如是说。

(责编:易潇、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