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屡现“霸王单” 临时号叫车坑苦了网约车司机【2】

记者体验
临时号容易注册 多平台可免费体验
所谓几块钱就能买到的临时号,真的能帮想占便宜的人顺利“逃单”吗?
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通过搜索“小号”、“临时号”、“一卡多号”等字样,确实能搜到不少网络软件。其中不仅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样的大电信运营商开发的应用,也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和一些不知名的科技公司开发的软件。
中国电信的“天翼小号”APP中介绍,用户在不换机、不换卡的情况下,可同时拥有两个同归属地的电信号码,即主号、副号。用户可以随意切换号码进行语音和短信通信,主副号均能独立地接收来电、短信。
阿里小号APP介绍中也称,通过软件,用户无需新卡,即可在同一部手机上额外使用一个新号码。这个号码不仅可以正常接打电话、收发短信,还可独立设置使用时长、开关机状态、勿扰时间等。
在上述这些软件中,用户可通过注册软件申请获得一个临时号码,单日号、包月号、包年号自由选择。每个号码价格在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甚至有的软件可提供免费试用。
另外记者了解到,用户用软件拨打电话、发短信所产生的资费,均会从用户注册和登记软件时所用的电话号码中扣除,而软件收取的费用只是“服务费”。
小号、临时号,确实足够保证客户的隐私,记者注意到,申请到的多家运营商多个号段的手机号以及固定电话显示,并无规律可循。
记者体验临时号 短信叫车样样无阻
记者选择了一个小号平台,通过支付宝账号和手机号登录,免费申请到一个归属地是广西南宁132开头的手机号,通过软件致电和发短信给亲朋好友,均畅通无阻,相当方便。
此外,记者利用该号码注册包括滴滴出行、京东商城、美团外卖在内的多个应用软件,均可收到验证短信,并顺利登录。
昨天,记者又用该临时号通过滴滴出行叫车,司机接单后并不知记者在平台所用的电话号码,至于记者所用的号码是否是临时号,网约车司机更是无从得知也不会过问。但在随后的聊天过程中,对于是否有过“被逃单”的经历,这位司机连连点头,“后来根本连人都找不到”。
而在另一款名为“隐私保护电话”的APP上,用户只需花费20元便可成为正式会员,之后通过该软件给他人打电话,对方手机上会完全随机地显示一个来电号码。记者体验后发现,比如用A手机给B手机打电话,B手机来电显示为一个以0532开头、来源是山东青岛的固定电话。随后记者用B手机多次回拨此号码,语音均提示“网络繁忙”后自行挂断。
此外,用户如果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还可成为该软件的高级会员、终身会员,平台除了可帮助会员“隐姓埋名”,还能使会员“变声”,完美掩饰来电者身份。
用户质疑
临时号保护隐私 却也方便他人恶搞
“防止骚扰”、“购物下单”、“叫餐叫车”、“隐私保护”,是这些软件商的广告语中提到的“共同目的”,能让申请者在不换号的情况下多一个联系方式。
常女士从今年5月份开始就用阿里小号注册了临时号码,“因为那段时间要租房,每次给中介打完电话,过几天就接到一大堆回访,以后还有无休无止的卖房中介电话,”于是在同事推荐下她用起了临时号,“反正对我来说挺好的,能屏蔽掉不少麻烦的电话”。
另外也有用户表示,自己用临时号作为对接客户的“专用号”,“非工作时间关闭临时号,清静许多,还不影响家人朋友联系我”。
但临时号给一些人带来方便,却着实也给专车司机带来不少困扰。此外,也有人对临时号软件的功能提出顾虑,“方便一般用户的同时,是不是也方便了骗子?”
曾经用过临时号和朋友开玩笑的张先生回忆,“我以前假扮舍友的爱慕者给他发短信开玩笑,竟然来来回回聊了一晚上。之后我自己都觉得很不踏实,要是不法分子也随随便便就能‘伪装’,以后我们是不是都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了?选一个临时号,一会儿再换一个,出了啥事儿也不用担责啊。”
商家应对
临时号也实名制 做坏事有迹可循
针对网友和用户的担忧和质疑,记者看到,在多个软件的用户协议中都明确,“用户不得通过本服务发送任何违法乱纪和违反公序良俗的信息”。
“一个用户协议怎么能约束的了用户?”被莫名电话骚扰过的周俊认为,不能从根源阻止这样的号码被恶意使用,就没办法约束用户不拿它来做坏事儿。
记者联系了几家提供临时号码服务的软件商,他们均表示,虽然临时号给用户披了外衣,但这还不至于给作恶者披上“保护罩”,一旦有用户用过临时号做违法的事儿,平台技术人员完全可追溯到实名用户的个人信息。
阿里小号客服人员表示,申请小号(临时号)需要用户用已经进行实名认证的支付宝账号登录,并认证手机号码,这一做法正是变相将小号“实名制”,“我们的客服不会泄露用户信息,但是如果被使用到非法用途,后台会协助警方或者相关部门追查到该用户。”
此外,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也表示,想用“天翼小号”和“和多号”软件申请临时号,均需要用已经实名认证过的手机号来进行。“如果申请者本身的号码没有实名,那么申请就会被拒绝。这样就保证了临时号码也是‘有主’的。”与阿里小号所述一致,这两家运营商的客服人员也表示,虽不会透露临时号用户的个人信息,但如果号码被用来进行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他们会配合公安机关追查到用户本人。
占便宜情节轻微 很难申诉与求助
不过,所谓的追查,其实也有灰色地带。记者调查中遇到的事例,其实都是骗取了百元打车费,或者用临时号谩骂用户,这样的“小事”,受害者一般不会选择报警,报警后因为违法事实过于轻微或涉案金额过小,警方也很难立案,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又如何“配合公安机关追查到用户本人”?
另外,根据多家平台介绍,用户需要通过一个已经过实名认证的手机号来申请临时号,这样就可保证临时号也“被实名”。
当然严格的“实名制”可以有效防止电信诈骗,为出现问题精确追踪提供了保障,但记者在网上发现有人竟叫卖“已实名制”的电话卡,来帮助一些有特殊用途的人实现“人卡不一”。
记者从赶集网上搜索到相关卖家,添加对方微信账号后得知,他所出售的电话卡已经被实名认证过。根据其承诺,“电话卡一拿到手就可正常使用,打电话、发短信、申请各类业务都没问题。”
对方称这些卡都是用他人身份证完成认证的,“正常缴费永不停机”。而且,卖家所出售的电话卡根据归属地、运营商和号段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最便宜的是虚拟运营商170、171号段的卡,一张只要20元钱。”显然,如果用类似的“已实名制”的电话卡,也可以进行临时号的申请。不过,对于网售的“已实名”电话卡,多家运营商的工作人员表示“不可信”,“实名制后的号码一旦出现问题,我们会按照身份证信息追究卡主责任”。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