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張小龍:如果能重來 我想重新設計朋友圈【2】

林迪
2019年01月10日15:04 | 來源:環球網
小字號
原標題:張小龍:如果能重來 我想重新設計朋友圈

  微信在早期版本就發布了公眾平台。張小龍說,當時的思考主要是微信會取代短信,那麼短信時代的市場需求是眾多的服務都要通過短信來觸達用戶,微信取代之后,也得提供相應的能力來覆蓋這個需求。

  但因為短信、郵件是可以不受控地群發的,副作用也會隨之而來。於是,微信的設想是,提供一種基於訂閱的模式,即避免用戶被騷擾和欺詐,也讓服務可以可控地給需要的人發信息。

  這其實是一個C端和B端的橋梁,從連接人到連接服務,也開始改變信息不對稱的弊端,為每一個用戶創造價值。在這個基礎上,誕生了公眾號,以及后續的小程序,它們最大的作用就在於讓每一個個體獲得了對外有效溝通的渠道,打斷了信息隔斷和冗余信息帶來的阻礙。

  “當一個平台可以造福人的時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張小龍認為,無論是公眾號還是小程序,實際上都遵循了這個原則。

  張小龍:微信做視頻是為了讓用戶在壓力最小的情況下記錄自己的世界

  張小龍說,“曾經在知乎上提過這個問題,但並沒有標准答案;后來,自己琢磨了一個答案——溝通,就是把人設強加給別人的過程。”

  “引申到發朋友圈,就是把自己的人設通過朋友圈散發出去,實際上就是推廣你的人設,這對於美化自己是有幫助的。”他說,很多時候人們發朋友圈,會在精心挑選照片后發布,實際上也是這個原因。

  在某種程度上,為了推廣人設,圖片更利於去傳播,而文字的難度很大。不過即便是圖片,也不能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生活狀態,而是“最好的狀態”。

  但人們在打造人設的同時,也會遭受到社交壓力。

  張小龍分享了微信朋友圈的一項數據:每天進入朋友圈的人數,這幾年一直在上升,現在是每天7.5億,每人每天進去十幾次,所以總共每天進入的次數是100億次。這和外界“逃離朋友圈”的說法其實是相反的。

  這是因為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了一個常規化的社交場所,就和實際生活中的廣場一樣,每天人們來來往往,相互交流。但隨著好友人數的越來越多,交流也越容易被人看到,這實際上形成了社交壓力。

  所以當社交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就需要更放鬆的場景,所以朋友圈“三天可見”這個功能就這樣出現了。微信的數據顯示,有1個億的用戶打開了這個設置。

  這實際上構成了兩個要素之間的矛盾:一方面,用戶需要通過溝通來打造人設;另一方面,社交壓力又會讓人對溝通望而卻步。這就亟需一個獨立於朋友圈之外的新的溝通方式,來實現這樣的平衡。

  這也是為什麼微信推出了“時刻視頻”(最近改名為“視頻動態”)功能的原因。

  張小龍補充道,“這並不意味著微信要‘做視頻’。實際上,視頻只是一種實現社交的技術,本質上是一種朋友圈之外的社交模式;拍攝並不是需求,有了分享這個需求,用戶才會拍攝。”

  而在“視頻動態”中,用戶所拍攝的都是其身邊最真實的情況,但是和朋友圈不同的是,其他人如果想要看到內容的話,必須點進去頭像才能看到,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減輕了社交內容被無意中曝光所帶來的社交壓力,以及鼓勵用戶對外發送內容。

  “在拍攝的時候參與社交”,是“視頻動態”的設計理念所在。用張小龍的話來說,就是“讓用戶在壓力最小的情況下記錄自己的世界”。

  微信不會更風去做AI

  “通過學習,AI醫生可能會代替人類醫生;但是AI醫生也可能會下錯指令,或者開出錯誤的處方。在這個情況下,AI的價值是什麼?”張小龍表示,微信不會更風去做AI,而是要落地到實際場景。他還進一步提到,好的技術是為產品服務的,技術應該默默躲在背后;人們應該思考技術的價值,比如當AI被用到產品裡面的時候,就應該思考“它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他所擔心的是,AI作為一個工具,超出了其本身的價值,開始駕馭人類,“對於一個可以駕馭人的工具,我們有很多的擔憂。”

  盡管如此,他也透露,微信內部正在研究AI有關的功能,之后,微信還會有很多小變化會出現,當然也都是圍繞著最本質的一些原則,比如工具功能,比如體現價值等。

  第一個小變化,春節期間,企業微信會上線一個紅包相關的功能;第二,目前的微信紅包已經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張小龍考慮的是,在其中添加更多情感化的元素,比如可以添加表情等。

  張小龍說,“在下一階段,微信更多的是去嘗試有關聯的服務;因為微信能夠承載的內容,是有限的。去年他說過,微信要探索線下精彩生活。未來也會有更多類似的探索。”

  “微信在做什麼”以及“微信下一步要做什麼”,兩個提問之間,實際上是微信探索自身發展的過程。張小龍說,“與其關注競爭對手,他更關注怎麼應對時代的變化,滿足用戶變化的需求。”

  “面對未來,我們很少會覺得威脅來自競爭對手,更多的可能在於我們自己,比如我們有沒有不斷的突破。”張小龍表示,無論微信之后怎麼走,他還是會堅持他對於產品的原則:作為工具,微信是用戶最好的朋友;作為平台,微信會是創造價值的地方。

  “內部團隊說我獨裁,其實我也認可。因為隻有這樣的堅持,才能保証產品堅持該堅持的理念。”在最后,張小龍如是說。

(責編:易瀟、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