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漏洞高发 工业控制系统“裸奔”上网【2】

技术不足人才匮乏
安全防护短板待补
随着我国工业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安全问题已经逐渐引起重视。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业互联网相关法规政策正逐步健全,标准体系建立取得进展,安全检查评估也正有序开展。目前我国还存在安全防护意识薄弱、技术水平偏低、人才匮乏的问题,工业互联网发展亟待补足短板。
对工业互联网漏洞不重视、修复不及时的现象普遍存在。360补天漏洞响应平台监测的工控信息系统漏洞中,有25.6%的漏洞未进行修复,一些行业漏洞平均修复时间长达数月之久。不少设备遭受攻击的案例,是由于企业员工私自利用设备上网、使用U盘或在远程维护过程中感染病毒造成的。
“从工业互联网整体技术基础上看,国外的技术产品还是主流,我们国家也在逐步用自己的产品进行替代,但还没有完全替代。很多地方既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也有国外的知识产权,技术体系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稳定性和安全隐患。”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网安部副主任张格说。
业内人士认为,CPU、服务器、操作系统等核心产品和技术发展滞后,国产化率低,竞争力不足,是工业互联网实现自主可控过程中的关键症结。《工业信息安全态势白皮书(2017年)》显示,目前我国包括产品、技术和服务在内的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占整个IT业比重不足2%,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10%水平。
根据白皮书对我国近几年重点领域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统计,数千个工控系统均由外国厂商提供运行维护,大量企业不具备自主维护能力,缺乏对国外产品和服务的监管。记者在浙江一家企业采访时发现,进口设备厂商对工控系统控制异常严格,系统控制室的门禁卡甚至都掌握在进口厂商的维保人员手中,对于控制室内的情况,中方人员根本无法知晓和干预。
“网络安全实质是人与人的对抗,不是购买和部署一批网络安全设备、安装一批软件就能解决的。就像国家安全有了武器,还要有掌握武器的军人和警察。网络安全更需要专业安全运维人员来做分析、规划、态势研判、响应和处置。”周鸿祎认为,网络安全将成为一个智力密集型的服务业,形成巨大的人才需求,但眼下行业人才储备与需求规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通力协作共同应对
织牢织密“安全网”
随着IPv6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部署和5G时代的到来,工业互联网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挑战。加强工业信息安全建设、加快构建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是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基础。
“从国家到企业,应首先落实责任与分工。企业尤其需要重视并承担起主体责任,工业互联网不仅带来经济利益,也有相应的社会责任。”张格说。
“从现实情况看,政企单位还存在遭受网络攻击时不愿及时上报的问题。及时上报网络攻击事件对于早期发现、追踪溯源和防止攻击范围及危害进一步扩大、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周鸿祎认为,应出台鼓励网络攻击事件上报的相关政策,建立起漏洞管理全流程监督处罚制度和监督检查力量。
“只有自主可控的产业做强做大,工业互联网才能有安全可言。”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应尽快研究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安全架构,突破工业信息安全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一批高端产品,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EO严望佳建议,大力推动国产安全设备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中的应用,如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企业购置国产网络安全设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以激励企业加大投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还有专家建议,从整体产业角度推动人才培养和建设,支持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网络安全学科联合建设,将工业网络安全纳入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队伍。
眼下,我国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已取得一定进展,“网络空间安全”被增设为一级学科,意味着网络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迈出了重要一步。
不久前,我国首个工业信息安全技能大赛、阿里巴巴安全响应中心生态大会等相关领域会议召开,推动了行业内外进一步关注工业网络安全和人才培养问题。
“阿里巴巴安全响应中心将大额提升发现漏洞的奖金,激发技术人才积极性。同时通过线下活动等形式,联动国内国际技术人才,与高校等合作加大安全人才的培养力度。”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郑俊芳表示,在技术化、全球化、生态化、多元化等趋势下,工业互联网呼唤产业联合共治、安全共建。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