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G内存破千在即 揭秘存储产品暴涨之谜【3】

闪存颗粒的技术和发展现状
由于闪存颗粒在当代对于存储产品的重要性,根据其内部电子结构不同,全球闪存产品主要有三种,SLC(单层次存储单元)、MLC(双层存储单元)以及TLC(三层存储单元),此三种存储单元在寿命以及造价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SLC(单层式存储),单层电子结构,写入数据时电压变化区间小,寿命最长,但是造价昂贵,多用于企业级高端产品。
MLC(多层式存储),使用高低电压的而不同构建的双层电子结构,寿命相对较长长,造价可接受,多用民用高端产品。
TLC(三层式存储),是MLC闪存延伸,TLC达到3bit/cell。存储密度最高,容量是MLC的1.5倍。 造价成本最低, 使命寿命相对较低,性价比高,是当下主流厂商首选闪存颗粒。
slc/mlc/tlc区别
除此之外,近年来部分存储巨头,甚至已经在研发拥有四层存储单元、更高的存储密度的QLC闪存颗粒。
当然,除了在平面上进行单个晶圆内部的存储容量的研发外,更加成熟、更加激进的研发方向其实是在3D立体存储容量上的革新,即3D NAND闪存技术。
所谓3D NAND闪存技术,其实就是在原本只有两个方向即平面上进行颗粒排列的晶圆上,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颗粒的叠加,即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多个颗粒的堆叠,以实现单个晶圆的存储容量的大规模提升。
可以简单理解为,2D NAND技术就如同在一片空地上建造平房,但是空地面积是有限,超过空地总面积,也无法建造新的平房,而这些平房就可以理解为存储空间。
相对应的3D NAND技术就像是同一片空地上建造楼房,理论上可以无限延伸内部空间,即使空地面积完全建完,也可以通过提高楼房的高度,创造新的空间。
如今,闪存行业,比较成熟和性价比高的技术依旧是64层3D NAND技术,在今年年底72层3D NAND技术应该可以实现较大的突破,甚至实现大规模量产,更有甚者部分领军企业已经在研发96层以及更高堆叠层数的3D NAND颗粒了。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