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网络文学的“秒盗”经济链【2】

盗版难除因利益需求
网络文学被盗的背后存在多方利益搜刮。如楼兰论坛、糯米论坛等通过论坛币付费模式谋取收益;而各大贴吧则借此引入用户流量;手机浏览器产商如百度、360等为增长用户的使用时长,推荐免费网文;一些大型的UGC平台如百度云、360云盘等,则借此增加用户的平台活跃度。
盗版方能够获利,根本上还是源于用户不愿为网络文学付费的态度。有作者透露:“我的一部长篇小说,贴吧盗版读者超过3万人,但正版付费的还不到1000人。”虽然百度日前关闭了几乎所有文学类贴吧,但不少读者表示要转移阵地,去知乎等其他网站入驻。对此,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表示,“‘有偿使用’的观念得不到普及,盗版问题就无法根除”。
不仅如此,就连原创网站也在维权上懈怠了许多。北京市东易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虎认为:“起诉盗版胜诉率较高,但对原创网站而言却无利可图。”盗版的扩散在一度程度上增加了原作的知名度,一部经网络炒热后的作品版权最高可卖至千万元,这相当于1.7亿次VIP章节的付费量,可见在高额版权价值面前,传统的订阅模式早已黯然失色。
维权还需各方协助
据作家维权联盟执行人贝志城在《作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中统计,在过去的三年半时间里,作家维权联盟诉讼百度和苹果100多个案件得到胜诉,却只为作家们要回了约500万元的赔偿总额。赵虎表示:“网络文学的侵权问题很难量化,通常最终都是由法院自由裁量,一般少的只有2000元,知名度高的也不过20万元。想用法律实效打击网络文学的侵权,首先要增加赔偿金额。”
沈望舒建议道:“网络文学的盗版问题十分复杂,要想彻底解决需各方协助。对读者,要在线上线下普及‘有偿使用’的观念;对企业,要在产品、技术等所有环节构建一套完整的鉴别与检查手段;政府需完善相关法律,落实到有关部门的执法;最后还需建立理论研究,来把如何解决互联网版权问题的手段系统化地建立起来。”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