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數·智中國”
周伯文:數字基建是新經濟形勢下的長期投資 不是短期刺激

編者按:當前,數字經濟蓬勃興起,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日益加深,成為推動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
作為經濟支柱、國之重器,中國工業擁抱信息時代,把數據這一新生產要素轉化為生產力,對於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5月13日,工信部發布《關於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加快數據匯聚、推動數據共享、深化數據應用、完善數據治理、強化數據安全、促進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對加快工業大數據產業發展作了具體部署。
探索工業大數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產學研正在行動。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 (申佳平)今年以來,從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到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眾多頂層設計政策指導為“新基建”的發展指明道路。
隨著“新基建”加緊部署,政府和企業到底該如何合理分工,才可以發揮最大效能?
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雲與AI總裁周伯文表示,數字基建是新經濟形勢下新舊動能轉換的長期投資,並不是短期刺激。因此,應當加強政府層面的頂層設計和長期規劃,同時引導企業廣泛參與,加強協同。
政府應加強“新基建” 長期規劃
人民網:面對“新基建”時代的來臨,您認為政府應該如何發揮作用,推動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數字化基礎設施構建?
周伯文:對於“數字基建”而言,政府機構要發揮牽引和監督作用,帶動民企廣泛參與,其中降低行業、產業鏈條的門檻是必須要克服的問題。
從定位來看,“數據賦能、數字基建”是新經濟形勢下新舊動能轉換的長期投資,並不是短期刺激,這意味著需要頂層設計、長期規劃、加強協同,確保長期投資產生的效果。
從時間來看,如何發揮龍頭企業在優勢領域快速突破,建立信心、樹立標杆示范作用,是我們短期的核心工作,這就需要政府和龍頭企業緊密互動。
京東過去幾年的發展不僅得益於傳統基建,也得益於“新基建、數字基建”。傳統基建下的“鐵公基”,是把原子搬運好﹔而新基建則是更“聰明”的把比特搬運好。這兩種形式相互依存,為了更好的移動原子,就必須要“聰明”的移動比特,使其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創造一個跟物理世界匹配的孿生數字世界,將進一步重塑行業結構,改變生產關系,釋放生產力。
以京東零售物流為例,京東的貨有幾十億的SKU,而每個SKU有著更多維度的信息內容。京東通過倉儲、分揀、配送等環節精確的送到客戶手中,背后移動著各種攜帶“向量”信息的“比特”,在無人倉內利用AI的能力對所有的商品進行分類存儲、分揀配送,也是“比特”的作用。
基於此,2019年年底,京東加大投入,將原京東雲、人工智能、物聯網整合成為京東雲與AI事業部,融合三類技術,為客戶提供豐富的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服務和一站式解決方案。
對我國工業互聯網不能盲目樂觀
人民網: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領域,工業互聯網今年迎來新一輪密集部署。您如何看待我國目前的工業互聯網發展?
周伯文:工業互聯網是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必由之路。制造業作為大國參與全球科技與產業競爭的角力場,利用先進制造技術提質降本增效,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與持續發展的應有之義。
目前中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相對不足,有些企業內部數據都做不到完全共享,產業鏈的數據協同更加艱難,工業互聯的道路任重道遠。企業對於數據安全的顧慮,嚴重影響了他們上雲的積極性。保護數據的安全,既需要平台擁有可靠的技術,尤其是安全、可信賴的龍頭企業和平台,需要加強監管,用敏捷治理的方式,推進企業“上雲、用數、賦智”,並日臻完善的推進數據標准的建立。
未來希望政府加強在產業鏈、行業化、區域性上數據協同的引導。德國在全國建立了幾十個產業數字化示范中心,把龍頭企業的核心能力以區域或行業的方式集中在一起,以這些企業作為輻射點,對周邊的小微企業、產業數字化有需求的企業進行賦能。國內也可以考慮採用這種方式,按產業鏈、行業化、區域性不同的維度加強數據協同,推進數據標准的建立,這樣,可以讓我們工業互聯網前進的“步伐”走的更快一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