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快手發布2018年十大科普號 短視頻成為全民科普新陣地

2019年01月29日16:10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小字號
原標題:快手發布2018年十大科普號 短視頻成為全民科普新陣地

  科學知識如何通過短視頻深入人心?日前,快手聯合中國科普研究所在京發布“2018年快手十大科普號”,揭示了快手科普生態特點與趨勢。

  近日,由中國科普研究所科學媒介中心主辦,北京科學技術期刊學會、卓眾科學傳播中心和“三四匠”工作室承辦的“創新轉化 共建——刊媒惠2018年度匯”在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報告廳舉辦。快手企業社會責任項目負責人張帆現場以“快手短視頻全民百科生態”為主題與科普工作者們進行分享。

  短視頻社交降低科普門檻

  快手作為一個記錄和分享生活的國民短視頻社交平台,擁有海量的注冊用戶,日活超過1.6億,每天用戶上傳的視頻量超1500萬條,用戶每天的平均使用時長超過70分鐘。因一直以來堅持“公平普惠”的價值觀念,快手已成為新時代科普陣地。

快手企業社會責任項目負責人張帆以“快手短視頻全民百科生態”進行主題分享

  據快手與中國科普所聯合研究項目發現,2018年全年快手平台上的科普內容已超過360萬條短視頻,並獲得80億次播放和150億次點贊,已經掀起全民科普熱潮。這些內容覆蓋健康與醫療、應急避險、食品安全、航空航天、能源利用、氣候與環節、信息科技、前沿技術等多個科學領域。張帆指出,“借助以社交為紐帶的短視頻形式的分享傳播,快手極大降低科普門檻,讓有用、有趣的知識真正惠及全民。 ”

  該研究還從從科普領域、作品質量、影響力三個維度對2018年快手科普內容貢獻突出的用戶進行評選,在保証原創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上評選出了“2018年快手十大科普號”。這十位快手用戶覆蓋科學實驗、生物知識、動物知識、地理氣候、醫療健康、農業、精密技術等科技領域。截止2019年1月,十位用戶粉絲總量超過500萬,作品數量近4000個,2018全年播放量超過10億,平均在快手時長22個月,均擁有良好的粉絲口碑和正向影響力,從而成為極具代表性的快手科普內容生產者。

快手發布戴博士實驗室、中科院之聲等獲得2018年十大快手科普號稱號

  一線職業科技人的科普生態

  得益於快手“公平普惠”的產品價值觀,許多具備科學知識並樂於傳播的個人在快手獲得了大量關注,一線職業科技人也成為了快手科普生態的一大特色。本次發布的“2018年快手十大科普號”中就有九位來自許多科技行業的一線崗位。

“戴博士實驗室”的快手趣味化學實驗

  來自英國的牛津大學化學博士戴偉從1996年辭去了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化學系教學委員會主席職務,隻身來到中國,成為北京化工大學外聘教授,投身於中國的科學教育事業十幾年。2018年初,戴偉開通了他的快手號“戴博士實驗室”(快手號:679097589)。滿頭白發的“聖誕老人”戴偉,操著流利的中文,制造出很多新穎、有趣的化學實驗場景,“大象牙膏“、“捉妖記”、“穿雲箭”、“法老之蛇”……他在短短6個多月時間內吸引了200多萬粉絲,單條視頻最高閱讀達到1500w。戴偉會特地針對孩子們設計科普實驗,兼顧趣味性和表演性,讓科普更加流行。2017年,戴偉在線下做過近百場科學實驗,現場觀摩的機會隻能覆蓋兩三萬人次。而通過快手,戴偉讓200多萬粉絲看到了他的實驗,一年的播放量高達2.5億人次。

“造船哥”用快手記錄輪船制造及下海試航過程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造船哥”(快手號:Charlie2018),現在在一家外企工作,用他的話說,“我是這個造船廠的客戶”。他已經在造船業工作了13年,回想起自己和造船業的緣分,無奈中透露著堅定。“雖然經常一走就是半個月,但是這份工作值得,造船業見証著中國的海洋強國夢,是國家實力的象征。”造船哥的賬號在快手平台開通已有近15個月,一年多時間,收獲近90萬粉絲關注。他為大家展示的輪船制造以及下海試航等內容,讓觀眾知道了造船業日常,也科普了相關知識。

“水果醫生”在快手上用水果演示外科手術過程

  “水果醫生”(快手號:callmevvv)王野虓的真實身份是黑龍江鶴崗人民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2018年秋,王野虓開始開始用快手拍攝給水果做手術的創意,給兒子展示一下自己日常如何給病人做手術的方法和過程,讓孩子對自己的工作產生興趣。王野虓的第一個視頻是給一顆葡萄做取出葡萄籽並縫合表皮的“手術”,目前已有將近300萬人觀看了這支視頻。王野虓希望自己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為患者和普通人普及簡單的醫療知識和手術常識。

  此外,“西藏冒險王”(快手號:xzlw666666)是一名職業冒險家,通過徒步西藏向大眾展示青藏高原的展示冰川風貌,讓大家感受到氣候變化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滄海客”(快手號:xxlxt1115)是一位實驗室研究員,通過用顯微鏡放大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日用品,為人們講解生物構造知識,普及食物營養成分和健康飲食信息。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生“畢導”(快手號:bidao666)畢嘯天自我簡介是“全宇宙最無聊的發明家”,用幽默有趣的小品視頻來講述一些生活中不被注意的小知識。

  動物觀察員小李(快手號:LHH1717174)則是一位來自雲南普洱國家森林公園動物的動物觀察員,他把每天和動物交流的視頻上傳到快手,讓粉絲們看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輝哥種水稻”(快手號:14098738)用快手視頻交流水稻種植技術,並通過快手課堂開設線上農技課程,獲得了7萬粉絲關注。“數控編程教學第一人”(快手號:enze7777777)是一位在中航工業從業十多年的數控編程工程師,通過快手短視頻展示其數控車床的運行過程,讓很多沒有進過車間的普通人看到了"高精尖"的數控技術。

  張帆認為,一線職業科技人是快手獨有的科普生態,“科普深入生活,才能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力。正是因為快手給了個體展示機會,才讓更多一線科技人的工作被大眾看見,讓高深科技在一種生活化的場景中觸及大眾,從而深入人心。”

  健康信息需求高權威信息作用大

  快手與中國科普研究所的聯合研究發現,按照科普內容劃分,健康與醫療及食品安全相關的視頻內容佔全部內容的40%,可見人們對健康醫療信息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快手上,不僅有“健康中國”、“丁香醫生”這樣的專業健康信息機構入駐,更有大量醫生、護士等醫療工作者用個人賬號普及醫療健康知識。

  “戴博士實驗室”的持續熱度也表現了趣味科學實驗受到老鐵歡迎,科學教師和專業學生成為了這一類視頻的主要貢獻者。有趣的科學實驗短視頻將枯燥的書本知識轉化成生動的視覺與聽覺體驗,為快手上的青少年科學教育提供的可借鑒的路徑。

“中科院之聲”在快手發布的前沿科研視頻

  除此之外,權威科研機構的賬號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中科院之聲”(快手號:Zky19491101)作為中國科學院官方賬號,通過快手傳播前沿的科學研究信息,其中一條關於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北極接收站的短視頻,配上熱門歌曲《青春修煉手冊》,就收獲了1355萬的播放量。權威科研機構可以利用快手傳播科研工作的一手信息,並利用時下流行的短視頻元素,打造有效的廣泛傳播案例,從而被更多普通人接受。

  青少年科普教育快手在行動

  基於這樣的科普生態,日前,快手發起“快手百科全書計劃”,與專業科普機構、青少年教育機構合作,利用快手產品與社區優勢賦能科普內容,讓更多的青少年用戶能通過快手學習知識,了解世界。

  1月20日,快手聯合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發起線上直播,超過7000位快手老鐵全程圍觀了本次直播。作為“騰訊青少年科普計劃”系列活動的首站,活動邀請露西·霍金、大衛·依格曼、李淼、查爾斯·採斯勒、蒂姆·厄班等全球頂尖科學家、科普學者與青少年面對面交流,解讀榜單中火星液態水、人類起源、記憶操控等前沿科學領域的奧秘。

  據悉,“快手百科全書計劃”作為快手企業社會責任“幸福成長”戰略的重要版塊,將通過協助科學家及優質科普號入駐,發起線上科普短視頻活動及線下青少年科學教育活動,助力科普事業,並與關心青少年教育的各方共同創造互聯網幸福成長環境。

(責編:孟哲、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