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廣東警方研發預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利器 APP“反詐”預警點對點【2】

張丹羊
2018年07月19日13:23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反詐利器:對詐騙毫秒級“點對點”預警

  據了解,面對當前不斷發展變化的電詐犯罪新形勢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省公安廳成功研發了應用於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預警防控工作的“反詐先鋒”APP。目前,省市兩級反詐中心已經全部配備。隨著智慧新警務建設的深入,這一APP將安裝到全省公安民警的智能手機上。

  “‘反詐先鋒’APP雖是公安民警使用,但與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可以說是群眾身邊的反詐利器。”警方介紹,該APP以省市兩級反詐中心綜合研判平台為依托,通過系統分析詐騙電話和資金流動的特征信息實時推送給反詐先鋒APP。民警依據該信息第一時間對被騙事主進行短信、電話勸阻等措施干預。

  如勸阻不成,則可通過APP將預警信息推送給一線民警上門處置,同時將勸阻情況反饋給反詐中心,從而形成“信息——指令——處置——反饋”一體化閉環流程,實現預警信息100%流轉。

  值得一提的是,該APP通過“一鍵點擊,多點聯動”,由以前的大面積宣傳防范提醒,逐步轉向預先感知、提前研判的“點對點”精准處置,實現預警防控信息傳遞的“毫秒級”響應和公安機關與疑似被騙群眾的精准對接。

  “今后,APP的功能將從雲端到終端,從省反詐中心一直推到全省每個基層民警,服務全省上億人民群眾。”

  典型案例

  微信交友介紹炒期貨詐騙案:

  “白富美”拉網友入群“掙大錢”

  2018年3月1日,事主譚某報案稱,其本人於2017年12月份通過微信認識一名網友,該網友介紹其進入一個炒期貨的投資平台和微信群,聽微信群講師講解之后進行投資,結果虧損了100多萬元。

  辦案民警介紹,警方調查發現該平台是偽造的期貨平台,犯罪團伙公司化經營,內部分工明確。技術人員開發虛假的炒期貨投資平台,業務員通過網上下載美女圖片、旅行圖片等,偽裝成為“白富美”,主動添加男性網友,按照總監、經理下發的話術本套路,先與網友聊生活、聊感情,並每日更新自己的朋友圈。

  當網友主動與業務員聯系后,就開始通過話術了解網友經濟情況,之后暗示自己通過炒期貨贏了大錢,誘導網友到平台上注冊賬號,再將網友拉進微信群。辦案民警說,微信群內有一個很權威的講師(由總監偽裝),還有很多個投資贏了大錢的客戶(由業務員另外的男性微信號扮演),還有幾個被誘騙進微信群的網友。

  微信群的日常聊天套路是:講師講解市場行情,鼓勵買漲或者買跌,業務員通過在一個模擬盤上虛構入金、出金,將截圖發上微信群,宣稱是聽了講師的話進行投資,賺了大錢,營造出群內講師非常權威,聽從講師的話一定賺大錢的假象。隨后,網友開始在講師的帶領下,跟隨群內的所謂投資客戶(業務員假扮)開始頻繁進行交易,結果出現大筆虧損。當網友提出要退出投資時,“白富美”又會提出還有更權威的講師,自己出現虧損時也是聽從另外的講師,回本之后還賺了一筆大的,網友聽從后,繼續加入另外的微信群。

  “微信群內的講師以及客戶還是同一班人,只是微信號不同而已。”警方稱,最終結果就是網友投資的錢全部虧損。

  “颶風38號”滴滴騙單專案:

  滴滴打車刷單詐騙 黑色產業鏈被摧

  2018年5月底,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報案稱,4月中旬在公司系統自查中發現,大量拼車訂單的實際車費與預估一口價相差很大。司機使用作弊軟件模擬行駛軌跡增加公裡數、原地等待增加服務時長等虛構方法增加車費,向平台騙取巨額車費。經梳理,該案涉及團伙30余個,涉案身份信息200余條、涉案總金額200余萬元。

  5月23日,專案組將其中一名涉案司機吳某抓捕。經審訊,吳某供述其於2017年6月成功注冊成為一名滴滴司機。在經營過程中,認識了同為滴滴司機的嚴某和葉某。

  今年3月,嚴某告訴吳某和葉某,其發現如果接到拼車的單,可以在同一輛車上放置多部綁定並登錄了不同滴滴司機端APP的手機,從而實現用一輛車跑出多輛車的車費。

  隨后,吳某便伙同嚴某、葉某(均已抓獲)採用時分時合的作案方式,事先選擇一些偏僻路段,用一台手機登錄滴滴打車APP,假冒乘客發出拼車單進行詐騙牟利,成功騙取滴滴公司1.2萬余元。

  2018年7月3日,佛山市公安機關開展“颶風38號”專案統一收網行動,成功摧毀一條惡意利用滴滴打車軟件進行刷單詐騙的黑色產業鏈,刑拘犯罪嫌疑人105名,繳獲作案車輛、手機、銀行卡等物品一大批。

(責編:沈光倩、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