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國內

“流量換補貼”思維亟待扭轉,大魚號重塑內容價值為創作賦能

2018年03月01日15:54 | 來源:東北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流量換補貼”思維亟待扭轉,大魚號重塑內容價值為創作賦能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每打開手機登錄各大信息流平台,根據用戶大數據進行的各類推送令人目不暇接,用戶在享受便捷信息的同時,也被其中大量同質化、低質化的冗雜內容感到頭疼。

  事實上,隨著行業增速的放緩,靠標題黨獲取流量,從而獲得平台補貼的自媒體盈利模式已被証明不是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方。而內容本身作為平台、創作者、用戶和廣告商之間的鏈接者,才是實現各種共通共融的關鍵所在。也正是針對這一客觀問題,大魚號通過“大魚在現場”的創新性嘗試,為優質內容的創作力賦能,打通行業良性循環的互動鏈條。

  內容平台進入破局之年 差異化內容爭奪戰一觸即發

  事實上,自媒體紅利期一過,曾經靠標題黨、內容搬運、擦邊球等行為吸引流量賺取平台收益的方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持續吸引受眾的關注度。2018剛一開年,各大內容創作平台紛紛通過分成細則的調整,將平台補貼向原創內容及創作者進行傾斜,不難看出各個平台對於內容的重視已經跳出了發展初期對流量的單純追求。這背后的原因,是內容低質化、同質化帶來的用戶的閱讀疲勞、流量降低、廣告投入增量放緩等行業性問題。

  隨后今日頭條與百度的一場大戰,更是讓平台間的競爭從暗流涌動徹底浮出水面,也將行業目光再次聚焦到”發展焦慮“這個節點性問題上來。如何提供能夠觸動用戶、留住用戶的差異化優質內容,已成為內容平台進入破局之年的首要問題。

  為此,自2017年底開始,百家號“百+計劃”獎金加碼,成為平台認証的原創作者是參與活動的必備條件。企鵝號也提出“百億計劃”,對原創、首發、獨家等內容進行基礎單價層層翻倍的補貼。

  而平台作為溝通創作者、用戶與廣告商的關鍵一環,有責任為創作賦能,為用戶提供優質內容,為廣告客戶提供精准到達的投放平台。單靠“流量換補貼”、”補貼換內容”的固定思維恐難持久,如何將頭部創作者轉化為平台自身的獨家優勢,同時吸引新銳創作者不斷加入其中,確保高品質內容的穩定輸出才是保持平台長期發展的重中之重。

  化解創作無力感 “大魚在現場”從源頭為創作賦能

  作為內容的第一生產者,自媒體人也面臨著自身的創作局限。大多數時候,他們普遍缺少採訪契機,既不能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也無法與採訪對象完成直接溝通,而是隻能在既有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整合、轉述,這些問題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很難為用戶提供新鮮、有個性的內容,而這種無力感也多多少少消耗著自媒體人的創作熱情。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基於這一實際情況,大魚號率先提出“大魚在現場”的主張,走出“補貼思維”的局限,從創作的源頭入手為創作賦能,在整合產業鏈資源的基礎上,將最新、最熱的創造素材和場景輸送到創作者手中,激發其創作靈感,同時也從根本上剝離了內容同質化等諸多問題。

  在剛剛落幕的平昌冬奧會上,大魚號集結10余位頭部創作者親臨奧運賽場,走進新聞發生地,採集第一手新鮮資訊。相對於正統、標准的傳統新聞報道模式,自媒體人也展示出極具個性化、風格化的創作優勢。

  有馬體育發布的《冬奧會閉幕式現場, 我們被100多個年薪千萬的中國大媽包圍了》等一系列體育見聞,讓用戶通過閱讀獲取了仿佛親臨平昌賽場之外的新鮮趣味;齊帥的《冬奧會期間播放02世界杯, 韓國贏意大利很光榮嗎?》、《中國冰球被日本、韓國完爆! 從平昌到北京, 英達之子成為希望之星!》等稿件文風犀利,在讀者中引起廣泛共鳴……這些新鮮、獨家、優質的內容產出,如果不是創作者親臨現場,恐怕根本無法實現。

  “大魚在現場”通過為創作賦能,讓自媒體從一味追逐熱點變成熱點本身的制造者,給予那些有熱情、有能力的創作者和優質內容以尊嚴。在整合自身資源優勢的同時,大魚號還打通阿裡大文娛和阿裡生態內的一系列產業鏈,將體育賽事、電影首映、劇組探班等現場開放給創作者,並在UC頭條、神馬搜索中提供平台支持。創作者掌握素材優勢后,再通過自身能力轉化成獨家內容,不僅可以增加粉絲黏性,也有利於個人IP的形成。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大魚在現場”這種從源頭抓起的有益嘗試,既可以為內容創作提供能量源,同時也助力商業價值和可持續發展軌道的視線,其效果已經遠遠超過“補貼”帶來的單一價值。

  大魚號為自媒體裝備“造血”技能 構建良性生態圈

  隨著各內容平台間競爭的愈發激烈,如何構建一個良性的生態圈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一味靠燒錢吸引創作者、重流量不重內容品質的低維競爭,隻能讓行業整體陷入死局。隻有建立正向的商業邏輯,構建平台、創作者、用戶和廣告客戶之間的良性生態圈,才是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取勝之匙。

  2018年伊始,大魚號便頻頻擊出重拳,簽約1000個獨家年框、發布“獵場計劃”以期建立區域化內容生態圈。對於這場“內容爭奪戰”,似乎大有志在必得之意。而背靠阿裡內容生態、商業生態兩大資源體,大魚號的確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阿裡旗下成熟的“淘”系商業生態為例,通過用戶大密度主動購買、瀏覽產生的數據精准度,是其他平台難以復制的商業化變現優勢。

  如何在動作不斷的同時,為自媒體裝備“造血”技能?大魚號的做法簡單而直接,那就是整合資源,完善平台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創作者打開手腳、了解用戶需求、通過對UC、優酷、土豆、淘票票甚至淘寶、支付寶、飛豬的“一點接入、多點分發”打通並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讓自媒體從業者從中獲取“造血”技能,不再做內容的搬運工,轉型為優質內容創作者,重新定位自媒體人的含義。

  大魚號對創作者的扶持從已有的大魚任務開始,幫助創作者完成商業對接與內容變現。為確保創作者有持續、優質的內容輸出,大魚號也集中開發了“大魚在現場”這樣可以輸送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發掘創作能力的創作賦能方式,讓創作者在阿裡生態內能夠完成內容變現的全產業鏈流程,從而形成有獨特風格、觀點的自身品牌,吸引並逐漸擁有固定粉絲群,實現長期發展,也徹底脫離為吸引流量賺取補貼、壓縮內容價值的舊有模式。

  隨著行業發展逐漸趨向成熟,也意味著平台“零補貼”的時代終將來臨。而創作者通過平台扶持形成品牌力,才是保証其長效發展的根本所在。當內容價值不斷被放大,創作者本身的自我認同感會隨之得以恢復,其創作者的身份也將得到更多的社會認同和商業回報。而內容價值的挖掘和重塑,也會吸引更多有潛力的新銳創作者不斷加入。當其他平台還在以“補貼”等傳統套路吸引頭部創作者的時候,大魚號已經通過為創作賦能的方式實現與創作者的共生共長,而這種真對內容和內容生產者的差異化態度及做法,很有可能決定平台在未來市場上的不同位置。

  (作者:傳媒內參)

(責編:易瀟、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