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

當“中國制造”成為“國家寶藏”

邢  雪
2018年01月16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當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在國內掀起一股文博熱潮之時,“中國制造”也邁出國門,走進法國一流的藝術博物館。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日前宣布,將小米公司推出的兩款智能手機列入館藏。這是該館首次收入量產型智能手機產品。

  蓬皮杜中心是全球一流的藝術博物館,以收藏與展示現當代藝術作品而聞名。博物館的策展人表示,小米手機能夠入選,源於其體現了智能科技與藝術設計的成功融合,是引領智能時代設計與工藝的“杰出代表作”。

  “中國制造”成為法國博物館的藝術藏品,是中國的創新力得到國際認可的體現。中國創新力的提升,不僅源於放眼世界、博採眾長的創新思路,更是基於根基扎實、穩步提升的制造能力,以及一脈相承、求精務實的工匠精神。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在設計研發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整合世界各國研發設計優勢,集眾力打造中國品牌。剛剛在中國市場上推出首款智能電動汽車的蔚來汽車,躋身新技術國際標准制定者行列的華為公司,產品成為“館藏級”的小米公司……其背后都有來自海外研發設計力量的支持。英國《金融時報》曾感慨——中國公司以創紀錄的速度在世界各地建立起實驗室和研發中心,為中國的創新力提升引來了潺潺“活水”。

  “中國正在擺脫‘世界工廠’的標簽,攀上全球價值鏈轉型升級的最前沿。”不久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年度報告如是說。美國的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德國工業4.0、法國新工業計劃……今天,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焦點,而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中國,正在從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強大的制造能力,使得越來越多 “不可能”的設計在中國付諸實踐。

  每一個大時代,技術發展都會給藝術創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從古到今,工匠精神始終是將這種可能性化為現實的基礎。唐代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將近代才用於航海的“陀螺儀”置於其中,保証無論外壁球體怎樣轉動,裡面的香料不撒落於外,高超的鏤空雕刻藝術千百年來展示著盛唐時期古絲路的風採。從古代大批能工巧匠擁有的高超工藝,到如今將越來越多的“黑科技”設計理念在中國變為現實,“技”與“藝”二者成功融合的背后,是中國人堅守匠心、精益求精的精神氣質。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如今人們能在博物館裡看到的,不再僅僅是古老中國的燦爛文化積澱,更是今日中國日新月異、生機勃勃的創造能力。這種能力,何嘗不是一種“國家寶藏”呢?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16日 21 版)

(責編:易瀟、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