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提升關稅,中國手機或受傷?

印度政府近日宣布,確定提高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進口關稅,涉及約420億美元價值的產品。作為“印度制造”計劃一部分,該計劃旨在鼓勵企業在印度國內生產。受關稅調整影響,手機行業比較受傷,蘋果手機率先提價。中國手機生產商將受到什麼影響?做出什麼調整?《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蘋果率先漲價
印度《經濟時報》稱,印度政府主要針對手機、電視、微波爐、錄像和攝影設備等消費類電子提高關稅,手機進口關稅由之前的10%提升至15%,電視和微波爐的進口關稅由之前的10%提高到20%,錄像和攝影設備的進口關稅同手機一樣,也由之前的10%提升至15%。路透社稱,受此影響,除在印度當地組裝的iPhone SE,蘋果已提高其他機型銷售價格,平均漲幅為3.5%。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外品牌在印度的強勢崛起,使得印度不甘心隻做手機產業鏈條市場終端的角色。印度提高關稅的目的,就是鼓勵國外品牌把手機產業鏈條轉移到印度境內,增加就業,同時促進印度本土產業配套能力的發展。
王艷輝認為,印度提升關稅的做法影響最大的是蘋果,因為蘋果在印度的工廠設施極不完善,主要靠國外進口實現印度市場的銷售。雖然蘋果在印度的市場佔有率僅有3%,但是印度作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市場,市場潛力已經超過中國,任何一個想在全球市場上有所作為的手機品牌都不能繞過印度。
中國主要品牌當地都有工廠
印度提升手機進口關稅的措施,對中國主要的手機品牌不會產生明顯影響。王艷輝告訴記者,目前在印度市場上主要的中國品牌包括小米、vivo、OPPO、聯想等在內,均已通過綠地投資的方式在當地建立工廠,從而規避了關稅提升所帶來的市場風險。
來自小米的信息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躍升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並已在印度建有兩座工廠,而且還要開建第三座,小米在印度市場銷售的手機95%來自小米印度工廠。目前,印度市場前五大手機品牌中除了三星,其余4家都來自中國。
東莞華科淨化工程有限公司印度分公司總經理葉志雄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小米、聯想等手機生產商,從2015年開始就陸續在印度開廠,隨著市場佔有率的提高和本地制造成本的降低,相信以上品牌不會提價應對。
盡管如此,這次提高稅率對中國手機廠商影響還是不容小覷。印度媒體稱,除了提升手機的進口關稅,如電池、充電器、數據線等配件成品的進口關稅也要加收10%至30%。另據印度通信管理部門規劃,2018年3月,印度政府擬對攝像頭、顯示屏、手機外殼等加收10%的關稅,預計將掀起新一輪投資熱潮,促進電子產品上下游產業鏈在印度的發展。
中企可“抓大放小”
然而,部分在印中資企業等政策出台后才有應對措施,倉促上馬,導致風險陡增。葉志雄表示,印度冗長的事務流程讓企業頗為頭疼,注冊公司、取個証照都會讓人疲於奔波,甚至因某個文件卡住幾個月或幾年。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印度布局手機產業鏈的中國企業,對於沒有核心技術、沒有核心知識產權的部件,在此次提高進口關稅時,可以“順勢”選擇適當讓渡給本地企業去生產;對於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部件,應該把技術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苑基榮 本報記者 倪 浩 顯 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