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IT>聚焦棱鏡門


思科卷入“棱鏡門”,為何讓我們“坐立不安”?
  一方面,思科和谷歌、微軟、高通等不同,思科主要的領地在網絡基礎設施領域,這是整個網絡的命脈所在﹔另一方面,思科產品已經全面滲透到我國幾乎所有大型網絡項目的建設,涉及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醫療、軍警等要害部門的網絡建設,以及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基礎建設。【詳細】

臉譜微軟証實政府索要信息 “棱鏡門”剛露冰山一角
  臉譜公司首席法律顧問厄尤特14日說,經過與政府談判,該公司首次被允許公布與地方執法部門和國家安全有關的信息索要情況,但不允許透露具體數字。在2012年下半年,美國聯邦、州及各級地方政府要求該公司提供用戶信息的次數多達一萬次。這些資料信息涉及1.8萬至1.9萬名用戶。【詳細】

谷歌要求公開政府索要安全信息 否認涉棱鏡項目
  谷歌表示,指責是不真實的,但是由於對這些安全方面的規則不披露的原則使人們加重了疑慮。谷歌已經要求美國政府允許其公開聯邦法庭向其下達密令的數量和范圍。這些法庭密令要求谷歌向聯邦政府有關部門交出與谷歌用戶有關的信息。【詳細】

蘋果否認與美國安局 “棱鏡”項目合作
  據國外媒體報道,繼“棱鏡”丑聞之后,蘋果發布了一項公開聲明,其中對美國政府的數據請求進行了詳細說明。為了証明與“棱鏡”事件無關,蘋果公布了它在5月31日的前6個月內收到的數據請求數量。【詳細】

美國“棱鏡”折射了什麼
  “棱鏡”計劃的曝光使得美方內外政策偽善的一面再次暴露在世人面前。美國政府到底還有多少類似“計劃”不為世人所知?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和反恐戰爭中多次隱瞞真相,誤導公眾,對美國形象造成消極影響。美國反恐是為了讓美國人增加安全感,但“反恐”的理由被濫用,則會讓很多人不安,對美國政府政策的信心和信任會大打折扣。對內都難以自圓其說,對外的說服力能強嗎?【詳細】

最新報道

上一頁 5 6 7 8 9  下一頁

“純淨水思維”換不來網絡信息安全

來源:    時間:

  “棱鏡門”事件仍然在發展、演化的過程中。各方對此事的關注度,以及媒體、學者的關注度急劇升溫,總體上是件好事。撇開此事的是非曲直不論,它至少提出了一些至關重要的命題: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什麼是個人隱私?什麼是信息安全?什麼是國家利益?以及難度系數更大的問題:國家利益和個人隱私之間是什麼關系?主權國…

斯諾登是吹哨還是吹牛?

來源:    時間:

  孫卓 這周關於吹哨子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監聽美國民眾的“大英雄”斯諾登的新聞明顯有了大轉彎——包括相關美國官員的聲明和各大媒體的報道都質疑斯諾登曝光內容的“含金量”。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曾被很多人追捧的保護美國公民隱私自由的“大英雄”迅速變身為滿嘴跑火車的“大忽悠”。 N…

蘋果被咬:向美提供上萬用戶數據(組圖)

來源:    時間:

  “棱鏡門”:商人們的危與機。 愛德華·斯諾登 。(資料圖)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蘋果也加入了微軟和Facebook的行列,公布了美國執法機構索取顧客數據的細節。美國科技公司蘋果17日在其網站上發布聲明稱,從2012年12月1日到2013年5月31日的六個月裡,美國執法當…

谷歌為証清白挑戰"封口令" 擬公布美索取信息數量

來源:    時間:

  美國IT巨頭谷歌為辯白自身牽扯的美國“棱鏡”項目監視丑聞,18日在美國外國情報監視法庭發起司法動議,要求解除禁令,公布政府以國家安全名義向谷歌索要用戶信息的具體數量。 發動議 公布數據 媒體日前曝光谷歌、微軟、雅虎、蘋果、“臉譜”等9家美國IT企業參與“棱鏡”項目,允許國家安全局…

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棱鏡計劃救過美國不止50次

來源:    時間:

  “這些計劃在‘9·11’恐怖襲擊之后保護了我們和我們的盟友超過50次,這些計劃是得到政府、國會和法院的批准的。” 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亞歷山大(Keith Alexander)18日在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作証時表示,這些恐怖襲擊90%以上都是被針對外國恐怖分子的“棱鏡計劃”擊破的。 亞歷山大表示,“棱…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棱鏡門

  “棱鏡”竊聽計劃,始於2007年的小布什時期,美國情報機構一直在九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中進行數據挖掘工作,從音視頻、圖片、郵件、文檔以及連接信息中分析個人的聯系方式與行動。監控的類型有10類:信息電郵,即時消息,視頻,照片,存儲數據,語音聊天,文件傳輸,視頻會議,登錄時間,社交網絡資料的細節,其中包括兩個秘密監視項目,一是監視、監聽民眾電話的通話記錄,二是監視民眾的網絡活動。

相關報道


    ·NSA“棱鏡”門:斯諾登的爆料引來熱議

微博互動更多>>

索尼遭遇互聯網最大數據泄漏事件 索尼遭遇互聯網最大數據泄漏事件

百度遭受歷史最嚴重黑客攻擊百度遭受歷史最嚴重黑客攻擊

留言

昵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