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发布
基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经历了“影视视频时代” “网络视频时代”之后,我们正在加速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频社会化时代”。2020年被定义为中国视频社会化元年。
11月25日,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正式发布《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2020)》。《报告》基于产业研究和社会研究的一般规范,形成了从技术驱动促进需求引领、内容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平台升级促进社群融合的分析逻辑,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维度,探讨了视频社会化的变迁、动因、发展和趋势。
随着5G、AI及移动互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视频已全面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与世界的连接方式、沟通形式和融合态势。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以及视频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与民生和实体经济产生关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大加速了网络和视频与社会各层面、各领域的融合,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都愈加视频化,视频技术、内容、平台都愈加社会化。
《报告》对视频社会化的动因进行了深入解析,对视频社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探讨了视频如何以生产要素的形式进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进而成为一种生产力,并以此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生产关系的逻辑,对指导推进视频相关产业链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报告》对视频社会化趋势的研判,为产业发展设定了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理念,将为5G、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串联之后的科技生态发展指明方向。
《报告》指出,未来将通过5G+AI+4K模式,构建万物互融、无缝连接的智能科技生活,形成万物互融、以人为本的视频社会化新生态,为用户带来极致的智能生活体验。万物互融的视频社会化时代,万物皆可拍,万物皆可播。视频相关产业需要兼顾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才能在描画美好生活图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实现多方共赢。
《报告》全文摘编附后,以飨读者。
附:《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2020)摘编》
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2020)摘编
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快速崛起的新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核心技术的进步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在信息社会向智能社会升级的进程中,视频正在成为愈加重要的信息载体,技术驱动引领内容提升进而构建起一个全新的视频产业生态,催生产业链价值链聚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创新,提升美好生活获得感,增进社交跨界融合。
在经历了“影视视频时代”之后,“网络视频时代”的信息化、移动化不断加速视频产业化进程,基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更宏观层面的驱动力,我们正在加速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频社会化时代”。《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2020)》(简称《报告》)基于产业研究和社会研究的一般规范,形成了从技术驱动促进需求引领、内容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平台升级促进社群融合的分析逻辑,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维度,探讨视频社会化的变迁、动因、发展和趋势,展现视频社会化发展进程中,我们与世界连接方式、沟通形式和融合态势的变迁。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视频加速了与社会各层面、各领域的融合,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的生产方式都愈加视频化,而视频技术、内容、平台都愈加社会化。《报告》将2020年定义为中国视频社会化元年,以此形成对未来趋势发展的研究基准。
一、变迁:视频社会化
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有了可供承载的形式;印刷术的发明推动大众传播时代来临,随着广播、电视等模拟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人类的信息传播得以在速度、内容和范围等方面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更加先进的移动互联终端和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正在引发第四次传播革命,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信息传播介质不断迭代,尤其是伴随着移动终端视频拍摄技术的进步,视频正在与社会各领域、各层面进行深入融合,我们将此定义为“视频社会化”。“视频社会化时代”是一个“新视频时代”,在这个阶段,传播载体、传播介质、传播技术手段更加先进,视频制造者、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单链条关系被重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连接方式、沟通形式、融合态势也在进行不断重构,视频技术、视频内容、视频平台都经历着深远而广泛的社会化进程。
(一)人与人:从“文字化”生存到“视频化”生存
学术界将数字化生存分为两个阶段:文字化生存和视频化生存。在以电脑为主的互联网发展初期,人们的数字化生存主要以“文字”方式存在。处于“视频社会化时代”,视频已经成为人们交流表达的主要载体,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和生活状态,随着视频社会化进程的加速,将形成一种更能促进社会认同的社会互动模式。
(二)人与自然:从重现、逼真到超认知
研究认为,人类有着再现物质世界的“原始冲动”,美国传播学家哈特将文字、印刷、摄影等界定为“再现的媒介系统”。不同的再现媒介对应了人与自然世界的多元关系,经历了从模仿自然、逼近真实再到超越认知的阶段。视频社会化开启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阶段。“视频社会化时代”,技术创新带来的不仅是无限逼真的再现自然,更是一个超越认知的全新世界。高清摄影技术为我们呈现事物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像素点;借助更加先进的视频处理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完全虚拟的方式重建一个“人工自然”,到达超越认知的世界。
(三)人与社会:从产业要素到社会要素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视频以其独特传播优势,形成了迅速、生动、广泛的信息传播,提供了人类情感共享的重要场域。视频不仅仅停留在产业要素的范畴,从硬件到软件的更深层次的变革,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视频的实用属性上升,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和经济转型,视频+教育、视频+医疗、视频+电商、视频+办公等新形态层出不穷,拓展了全社会全行业的“视频+”模式,进而形成更高质量的普惠式发展,拉动了人民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双重升级。视频更作为一种社会要素,全面参与到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中,塑造社会生产的新形态。二、动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宏观驱动
(一)技术创新:信息化、移动化和智能化
技术创新是实现视频社会化的基础动能。信息技术的每一次迭代升级乃至颠覆式创新都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重大演进。从“影视视频时代”“网络视频时代”到“视频社会化时代”,通过技术进步推动视频影响力不断上升,作为社会和生产的要素加快与社会需求的融合,见证并推动着社会变迁。
从传统的大众媒体到数字媒介,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电影电视到网络视频、短视频、视频直播乃至场景体验,技术革新的时代意义与媒介发展的时代意义紧密相连。
视频社会化的背后,是技术逻辑推动视频以生产要素的形式进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视频正成为一种生产力,并以此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生产关系。
1、“影视视频时代”
基于电影、电视等技术的早期视频应用,使得人类得以对现实世界进行逼真再现和还原。视频以新媒介形态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时空距离,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生理隔阂。“影视视频时代”的视频,并非完全社会化意义上的视频,视频的生产和传播主要被大众传媒机构垄断,观众只能收看媒体制作的相对固定的视频内容,无法开展进一步的表达与互动。
2、“网络视频时代”
信息化、移动化不断加速视频社会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各种信息数据被转换成二进制编码,使媒介内容得以抽象成数字呈现,囊括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自1994年我国全面接入互联网以来,中国传媒业相继完成了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再到移动传播的升级。在从2G、3G、4G再到5G的发展历程中,移动终端不断更新迭代,智能手机以其便携性、随时性、普及性优势,使视频的生产权由媒体扩展到大众手中。人们对于视频功能的需求持续增长,对手机视频功能的使用频率迅速上升。视频创作分享平台开始崛起,视频的拍、看、剪、传一气呵成,广大公众群体开始参与视频内容的生产创造环节。在“网络视频时代”,信息化与移动化使得视频的生产和传播环节都实现了“去中心化”。
3、“视频社会化时代”
5G与4K技术协同发展,AI、AR/VR助力智能升级,“视频社会化时代”有了更硬核的技术支撑。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为代表的通信运营商,在5G网络与新基建领域频频发力,为5G应用夯实了坚实基础。伴随着量子存储、人工智能等数据传输与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G技术更大带宽、更低时延、更低流量成本的优势愈发凸显,视频生产的成本和技术门槛被彻底打破,视频作为传播主力媒介的地位被不断夯实。与此同时,超高清视频与基于视频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结合,“5G+AI+4K”技术模式加速推进传统行业的智能化裂变,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
(二)产业升级:终端迭代与平台进化
视频社会化背后的产业逻辑,沿着媒介融合创新中的视频设备和平台两条路径展开。视频设备和视频平台的更新迭代历程,即代表着视频社会化在生产和传播两个层面的发展趋势和行业浪潮。
从视频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视频社会化是其必然方向。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平台的迭代和更新,都是产业不断升级的反应。在新的视频产业环境下,每个个体都拥有视频生产供给的能力,全民交互式传播的产生对视频社会化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1、社会化视频终端不断更新迭代
第一台家庭录像机开启了视频的社会化生产进程,此后几经更迭升级发展到数码时代,相机、摄录机等数码产品大行其道,进而进入到被手机终端的替代阶段,数码摄影技术融合到手机终端,诸多新技术和新功能的研发,让手机机能大放异彩。与大众化的终端一样,无人机、云台等专业化终端也逐渐为大众所熟知。
视频设备终端的不断更新迭代,背后是视频终端品牌的产业竞争与融合发展。紧跟时代不断创新发展的品牌,把大众需求放到首位,重视产品创新与技术研发,最终带动产业整合与升级,产业升级又反过来推动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视频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让视频从生产到传播的全面社会化成为可能,大光圈镜头、高像素传感器等诸多新技术的发展,让手机的成像质量越来越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尤其是5G时代手机影像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大众对于视频的拍摄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诸如夜拍、防抖、人像等涉及到摄影算法的技术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终端手机厂商不断强化对公众需求的重视,依托静态影像的技术积累与面向视频的技术创新研发快速呼应用户需求。智能手机品牌OPPO以Reno系列产品,重点针对手机手持拍摄的抖动问题和夜拍画质问题,推出“视频超级防抖”及“超级夜景视频”等相关技术,满足了用户手持视频拍摄清晰的基础需求,也大幅提升了手机视频的夜拍画质,让用户得以更好地“随手”、“随时”进行视频记录与创作。
在后置摄像头迅猛发展的同时,前置摄像头拍摄技术的不断升级则引发了叙事主体的转变——自拍照片、视频、视频通话、Vlog视频等形式让以自“我”为中心的影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以OPPO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率先开启人像美颜技术的尝试,基于此项技术的不断更新,自拍不仅成为一种拍摄技术, 更成为技术所主导的认知范式、交往模式和生活方式。
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移动终端为视频社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不断更迭带来了产业竞争与升级,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视频社会化进程的效果。同时,手机摄影摄像功能使得视频生产发生“去中心化”的变革,拍视频不再需要摄影机和复杂的编辑流程,每个人利用智能手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
2、社会化视频平台不断进化
中国视频行业发展大事记年谱
视频平台的发展历程,是视频社会化在传播渠道层面的体现。2005年,YouTube平台率先在美国建立,标志着社会化视频行业的兴起;2013年后随着UGC、PGC视频的发展,资本逐步进入短视频市场,我们迎来移动视频商业化元年;2016年,中国迈入视频直播元年。2019年,在迎来“5G元年”后,随着视频市场的日趋成熟,2020年“视频社会化元年”宣告来临,“电商直播”与“视频生产”成为互联网经济两大重要增长引擎。
视频平台的不断演进,背后同样是产业竞争与整合,不断创新的品牌经受住了时代浪潮的洗礼,成为推动视频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力量。
(三)宏观驱动:关键核心技术和国家软实力
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步伐以及产业链和价值链格局也与视频社会化发展息息相关。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与发展理念带来的是对视频社会化发展的宏观驱动力。
把握核心基础设施和科技革命关键领域技术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影响变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要求,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在“加快数字化发展”这部分内容中,进一步对“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视频作为未来智能社会的战略信息资源,在数字化转型尤其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领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关键技术来看,视频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主要反映在超高清视频技术与5G技术的融合。从提升国家软实力来看,视频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组合,得以跨越语言和地域,成为全球通行的媒介形态,有助于展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三、发展:产业聚变、治理创新、美好生活、社交方式
(一)视频社会化促进产业聚变——推动全链条、全行业、全流程的转型升级
移动通信技术从2G到5G的进步,也是传播内容从文字、图片至视频进而推进智能化内容生产的革新过程。视频以生产要素的形式参与到各行各业发展中,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产业聚变的关键性动能。
1、视频社会化纵向激发全链条产业扩张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设备逐渐取代传统的广播电视终端,网络视频平台与广播电视业的产业融合,形成了专业的内容制作与商业运作模式。
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超越传统网络视频平台,成为引领视频行业发展的支柱力量。这一时期,包括以音乐短视频+直播+社区化运营为标签的抖音、以“去中心化”为典型特色的快手等等,各具特色的短视频平台百花齐放。从商业规模来看,2019年网络视听产业市场规模为4541.3亿元,其中短视频占其中的29%,同比增长178.8%,增速最快。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7.92亿,短视频用户渗透率超70%,成为互联网第三大流量入口。
视频直播平台经历了从泛娱乐化内容生产向精细化运营转变的过程,直播渗透至电商、财经、教育、体育等垂直行业中,演变出多种变现模式。基于“消费类直播”的淘宝直播影响广泛,基于“社区生活方式”的小红书直播特色鲜明……这些视频直播平台真正做到了渗入国民经济并以带货促销实现了对实体经济的反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5.62亿,占网民整体59.8%,电商直播用户规模3.09亿。同时,直播产业也与短视频产业融合,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为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络直播平台。
伴随着视频社会化进程,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的革新与普及,引发了从硬件到软件的更深层次的变革,从底层重塑了内容生产的形态,从而渗透至内容生产全链,不断重新定义视频产业及其边界。视频产业链正逐步拓宽,形成完整的产业图谱,带动内容制作(包括内容生产机构、MCN等内容服务)、基础技术支持(网络运营、硬件设备、影音技术、支付渠道)、第三方服务支持(版权保护、数据监测服务)等上下游产业的扩张与发展。以视频最近端的移动终端产业为例,“视频手机”的概念被率先提出,OPPO从Reno2系列产品开启这个品类,并以此为起点持续推出了几代视频手机产品。与手机终端紧密相关的软硬件产业也呈现出繁荣发展景象。以高通、MTK等为代表的硬件供应商,其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是支持终端视频实现高质量呈现的硬件基础;以轻颜相机、剪映、即录(Soloop)等为代表的软件端,提供的视频相关的多彩应用,在年轻群体中影响广泛,这些软件应用大大降低了视频摄录、剪辑的专业门槛,是激发大众视频生产创造力的重要工具;以大疆为代表的无人机制造商,也为专业摄录走向大众市场开辟了另一种可能。
视频产业生态链图谱
2、视频社会化横向拓展全行业“视频+”模式
视频社会化同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条件,全行业的“视频+”模式正在涌现。
视频+教育: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类学校采用视频网课方式,实现师生互动与知识共享,满足人民群众特殊时期的教育需求。
视频+医疗:互联网医疗平台访客量大幅增长,用户消费习惯正逐渐养成,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视频医疗相关产业发展。
视频+电商: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国电商直播规模达3.09 亿,是2020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个人互联网应用;同时,电商的业态革新与延展也带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创造了更多新兴就业岗位。
视频+办公:日常视频远程办公有了进一步发展,截至2020年6月,我国远程办公用户规模达1.99亿;网上招聘用户规模达1.12亿。
3、超高清视频驱动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
5G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低能耗的特点为超高清视频产业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超高清视频产业正在迎来历史性机会,加速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
超高清视频产业涉及数十个相关产业,从核心元器件、视频生产设备到网络传输设备、终端呈现设备再到应用与服务均有涉及。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二)视频社会化助力治理创新——为社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2020年,在政务传播、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方面,视频社会化为全球社会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1、创新政务传播
视频在记录与再现、议程设置、政治形象塑造与调动公众情感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实拍类视频对信息传播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能够增进传播认同与传播参与。截至2020年6月,各级政府共开通政务抖音号25313个,涌现了长安剑、国资小新、共青团中央等一批政务IP。
创新的Vlog新闻在政务传播中表现突出。Vlog口语化的叙述、第一人称的平民视觉拍摄,真实感更强,更具说服力,通过“共享空间”营造出“我们在一起”的感受,通过微观视角展现有温度的民生。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两会Vlog”微博话题引关注,记者用一台手机就能以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严肃的政务传播话题,这一过程中,运营商提前搭建5G临时基站,终端厂商5G调试配合,功不可没。
视频作为政务传播的重要内容与方式,有助于构建政务机关的亲民形象,拉进与群众的距离,促进干群融合,成为辅助政务服务实际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
2、助力精准扶贫
“视频+扶贫”越来越成为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让农村产品“走出去”,将城市资源“引进来”。通过在视频平台上聚合人气,吸引流量,以较低成本获取外界关注,运用电商扶贫、文旅扶贫等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带来经济效益。当前中国电商扶贫已累计支持1180个示范县,实现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
视频普及一方面通过注意力资源带动了贫困地区的资源流动,弥合了城乡经济差距;另一方面推动了知识普惠,帮助贫困地区用户通过电商实战教程、农业技术教学、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等系列课程提升劳动能力,以扶智带动扶贫。
3、赋能疫情防控
视频可以将有效信息迅速、生动地广泛传播,及时填补“信息沟壑”,消解大众的恐慌心理,成为赋能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
抗疫专题报道、专家防疫知识科普与辟谣等视频将大众最关心的内容直观清晰地呈现,降低了大众的不确定性,缓解了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帮助大众调节心态,获取信息。
疫情下的新闻产品形态更为丰富,方式手段更为多样,采用短视频、Vlog记录、直播、原创卡通动画等视频形式,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视频媒介点面兼顾,将宏观疫情进展与微观个体叙事相结合,既有对整体疫情发展、防控措施与成果的视频报道跟进,也有个体叙事,通过个人故事体现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
(三)视频社会化服务美好生活——推动公众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双重升级
1、精神需求:更高质量、更专业的视频技术和视频环境助推全民精神需求的整体升级
视频以一种原生态的方式对生活现实进行视觉再现,通过线上交流形成活跃的信息场,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自我表达和精神诉求,视频已经成为大众普遍认可的生活方式。
当前,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视频娱乐化,而是有更多样化的升级需求。视频社会化时代,更高质量、更专业的视频技术和视频环境正在推动更多元、更美好、更专业的精神需求整体升级。
视频社会化推动更美好的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成为视频“网红”,各大传统博物馆入驻短视频平台,推陈出新,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有1275个呈现在抖音上,国家级非遗全年被赞33.3亿次。
视频社会化推动更专业的全民学习型社会建设。视频社会化推动了全民知识共享平台的打造,丰富和拓展了学习的边界。通过视频类平台增长知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知识范畴涉及生活科普、人文社科、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视频社会化同时大大推进了精英化的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走向社会,以更低的门槛实现知识普惠。
视频社会化推动更多元的可视化兴趣社区共享。各种形式的视频搭建影像话题形成垂直细分的可视化社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汇聚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参与空间,在社区中积极表达自我,满足精神需求、丰富自身生活。从年度增幅最快的KOL视频内容类型上看,越是“小”的垂类,数量增幅越大,以汽车、美食、美妆最为典型;各大垂类正在不断被开发,兴趣圈层拓展迅速。
2、物质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形成更高质量的全民普惠,推动公众物质需求的整体升级
视频社会化的过程,也是视频从最初较为单一的娱乐属性转向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以视频技术为基础的直播经济新形态服务日化、财经、教育、健康、企业服务等几乎全部门类,形成更高质量的普惠经济,推动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双重升级。
视频社会化惠及民生百态。首先表现在就业层面,李佳琦、薇娅等头部主播带火了一批依托视频产业的新兴互联网职业,“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名称正式进入人社部官方文件。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中国线上产业如火如荼,对视频直播人才需求显著提升。同时,视频社会化直接导致实用性属性上升,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和经济转型,惠及民生百态,推进美好生活物质性实用需求的满足。
视频社会化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2020年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达到 5.62 亿人,同比增加 30%。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全国直播电商超 1000 万场,活跃主播数超40万,观看人次超500亿,上架商品数超2000万。视频媒介正作为重要载体对传统零售的“人-货-场”逻辑产生深度影响,重构产业链与价值链,助推实体经济新发展。
(四)视频社会化改变社交方式——推动社会认同、社交跨界与社群融合
视频社会化时代不同于影视视频时代的最大区别就是其带有共同观看和网络互动的社交属性。这有助于补充或增强用户的社交圈,放大用户的社交影响力,帮助构建一种创新的社交网络。
20个关键词及其微信指数(2020年11月)
视频社交作为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承载体之一,已成为浸润人们日常生活的关键词。在中国最大的社交类应用工具微信上,“微信指数”数据显示,“视频”已成为社交平台的超高热度概念。2020年11月的数据显示,“视频”一词的微信指数高达92622743,成为最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
视频化社会中的视频社交正成为构筑社会认同的推进器。研究表明,视频作为新兴的交流媒介,有利于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区隔,打开人们内心情感的障壁。视频社会化带来的新视频时代正在改变人与人的社交方式,依托视频社会化动能,形成一种跨越群层隔膜的社会互动新模式。
1、视频社会化推进了中等收入群体生活方式的传播扩散
中等收入群体拥有强大的消费力和网络影响力,他们的生活方式、认知方式正在突破群体边界,推动消费升级的社会潮流,被越来越多的群体认同。视频平台打造的符合中等收入群体审美的视频产品,使得该群体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风格被更多人看到,作为讨论话题被更多人关注,作为一种意义被更多人理解。不同社会群体围绕视频主题,讲述自己的生活,在更具公共性、社会性的议题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理解更多元的认知逻辑,实现了不同社会群体沟通对话的可能。
2、视频社会化推进了更多样的职业展现、社会可见度与群体认同感
短视频平台给予普通人通过视频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视频的信息与传播技术整体提升了社会的“可见度”。伴随视频技术和视频平台的发展,众多便捷的视频功能大大降低了视频的使用门槛,让过去不可见的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变得更可见,从而激发社会情感共鸣,增进群体认同,展现了群体互联的无限可能。
3、视频社会化推进了代际群体间的文化融合
哔哩哔哩视频《后浪》评论内容语义网
视频技术让人们的表达方式迎来重大革新。一方面,不同群体逐步诞生了独有的语言和交流体系,形成众多的“圈子”;另一方面,视频的无门槛性也促进了不同圈层、不同代际群体间的文化“破圈”。在“画圈”和“破圈”的相互作用中,群体间的关联方式被重塑。对哔哩哔哩《后浪》视频的文字评论语义网络分析发现,评论内容形成了5个主要的子语义网络。借助视频,“前浪”与“后浪”沟通,“后浪”向“前浪”喊话,发起了试图被理解的发声行动。在视频营造的空间中,“后浪”与“前浪”得以碰撞,形成了打破“次元壁”的成功尝试,也基于此迸发出文化和解的诸多可能。
4、视频社会化推进了跨越群层的社会互动新模式的建构
青年人是视频表达的主力军,他们以视频为媒介,获取资讯,娱乐和学习,还能借助视频社交寻找兴趣群体,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如今的90后、00后更愿意通过视频在网络上与陌生人倾诉,用户通过观看视频,参与互动,在网络交往中通过共同的情感体验“抱团取暖”,以共同体的力量疏解个体焦虑,升华社交过程。
视频社交还衍生出运动社交、旅行社交等多元形态。视频社交改变了当代年轻人的运动观念,社交认同已成为中国都市年轻群体使用运动健身类APP的重要内在动因。目的地Vlog、游记Vlog等视频社交方式改变了当代年轻人旅行的方式,为旅行赋予了新的意义。
四、趋势:以人为本,万物互融
视频从技术创新中诞生、在科技发展中普及,不断缩短人与自然之间的时空距离、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生理隔阂、促进人与社会之间共建共治共享。随着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串联,视频生产要素正在快速积累,实现视频生产力的爆发性增长。“视频”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不仅拉动数字经济、丰富人类生活、增强人类沟通,更为社会各领域的智慧化管理、智能化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视频社会化的未来,重点是如何构建以人为本、万物互融的智能科技新生态。
(一)“以人为本”成为视频社会化新趋势
视频社会化,推进了中等收入群体生活方式的群体扩散,推进了普通大众的职业展现、社会可见度与社会认同感,推进了代际群体之间的文化融合,推进了建构跨越群层的新社会互动模式。众多新趋势、新动向背后,是以视频作为核心中介,更好地服务“人”的本身的过程。
视频技术和智能设备持续升级迭代的同时,人们对视频拍摄的需求不断增长。基于2020年抖音平台的视频内容元素识别分析发现, “人物”在视频拍摄内容中处于绝对核心地位。除了“宠物”和“二次元”这两个特殊题材之外,在其他所有视频中,人物的平均出场率均为最高。面向未来,“人物”将成为视频社会化的核心要素,是视频叙事中最主要的对象,人物拍摄将成为视频技术和智能设备升级的新突破点。基于对视频社会化的敏锐洞察,人像视频将成为主流手机品牌的主打技术元素。OPPO新近推出的“FDF全维人像视频技术系统”,实现了通过感知人像和画质增强两大引擎,对人像拍摄时的人物主体和整体画面的针对性优化。以更具体系化和发展性的技术系统的方式切入人像领域,不仅表达了科技企业基于“人”的视角的对呈现美好生活的态度,也更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技术思考与未来布局。
在视频社会化时代,视频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展演大舞台,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民众都可以成为时代的主角,以人物为中心,更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对人民日常生活及未来发展的更深层次的人文关切。
抖音热门视频内容出场率(2020年)
抖音各题材热门视频内容元素出场率(2020年)
(二)“万物互融”引领视频社会化新生态
“信息视频化,视频超高清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超高清视频4K技术与基于视频大数据的人工智能AI结合,辅以大流量传输5G基础,使得更多行业场景实现智能化。未来,将通过5G+AI+4K模式,构建万物互融、无缝连接的智能科技生活,形成万物互融、以人为本的视频社会化新生态,为用户带来极致的智能生活体验。
在视频终端产业,尤其是智能手机领域,将更关注“人”本身,让个体享受更好的未来科技,在融入科技浪潮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在万物互融的世界如何让产品和技术更有温度,体现人文关怀。在视频平台领域,将基于未来科技的变革升级不断提升受众体验,通过平台的整合和聚合提升影响量级,同时,基于“人”视角的人文关怀将受到重视,如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的需求,如何更进一步提升服务普惠经济的水平,都将是备受关注的课题。
在相关产业领域,视频社会化的推动将更加凸显。5G为超高清视频的大流量传输提供了技术基础,加速了AI算法的应用落地;AI算法在图像识别、机器视觉等方面的助力,AI和采集生产环节的结合,赋能超高清视频产业裂变,驱动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医疗健康、安防监控、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在量子存储技术和通讯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视频大数据的快速累积和多元分析将进一步突破。5G技术的实时在线加速了视频生产要素的积累,未来6G技术的万物互联将实现视频生产力的爆发性增长。精准把握视频技术发展路径,实现视频及其移动载体技术创新的驱动模式,从需求满足走向技术引领,成为各行业领域重要的战略增长点和价值高地,将助力视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关键性作用。
万物互融的视频社会化时代,万物皆可拍,万物皆可播。视频技术作为新的发展动能和社会元素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想象空间。用户渴望有价值认同、情感共鸣和精神引领的视频产品和信息服务,实现与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的高度联结。视频时代对视频终端厂商及相关的软硬件、运营商等而言是一种普惠价值,需要兼顾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才能在描画美好生活图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实现多方共赢。在技术不断前行、人类高度解放的未来,我们也将在社会共融、文化共享、情感共鸣、价值共建中增进社会理解,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
【注:《报告》原文中引用的数据及资料,作者及出处均已注明,由于摘编格式所限,不再逐一标明,出处及作者请以原文为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