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IT

超3亿人曾“云办公”“5G+”变革办公场景

叶丹
2020年08月21日07:57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超3亿人曾“云办公”“5G+”变革办公场景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可谓旷日持久,而在疫情之下,“远程在线办公”模式在全球走红,成为了维系和支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石。

  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在春节复工后,我国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用线上远程办公模式,共计超过3亿人使用在线办公应用,而5G的赋能,更让“云办公”不断突破自我。

  更为柔性5G+AI变革办公场所

  对于上班一族而言,办公场所在工作中无疑是占据最重要位置之一,但是无论是因为疫情无法复工还是复工后更加繁琐的办公流程,办公场所的“不友好”往往都成为了阻碍智能化办公的一个关键点,随着5G的到来,办公场所本身也正迎来了改变的契机。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韩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SK电信公司此前就推出了一间基于5G网络的智能办公室,利用这间办公室对外展示了5G技术如何提升办公场所的数字化能力与工作效率。据介绍,在这间办公室的员工不需要出入证,也没有大多数公司必备的工卡,只需要一台连接到5G网络的智能手机。员工通过一扇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门进入办公室后,只要将手机放到一个对接垫上并连上云计算系统,就可以立即开始在预留的办公桌上进行工作了,而办公室内配备的5G虚拟桌面基础设施系统甚至不需要实体的电脑和电线。

  SK电信表示,采用高速的5G网络,无线办公室可以创造一种“敏捷”的办公环境,使得组织机构的任务变得更加简单、更加柔性。5G移动网络速度的提升允许多个无线设备彼此连接,从而创造一个更快捷、数字驱动的办公场所。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可以通过快捷的5G网络实时协作、减少电视会议的延迟。凭借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这些员工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彼此分享3D图像。此外,超过2000个传感器能够感知员工的动作、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为办公大楼提供安全访问和控制,这些传感器也能够用来进行员工管理、考勤系统管理和员工识别。

  在业内人士看来,5G对办公场所的改变,虽然未必会一蹴而就,更多的将是循序渐进,但是带来的改变有可能是颠覆性的。“传统定义的移动办公设备,在物联网和5G发展之下,会产生一种质的改变,有可能超过我们现在的想象力。”微软消费及设备事业部大中华区副总裁沈斌就认为,当成本降下来后,很多的计算能力可以放到云上,可创造的空间就比较大了,不管是从硬件角度,还是用户体验角度。

  聚焦“变现”新商业模式正在探索中

  “3G的我们,去公司上班;4G的我们,去公司上班;5G的我们——换个地方上班不好吗!……就比如,在家。”在办公软件钉钉去年发布的5G宣传短片中认为,5G时代将会对办公场景带来改变,办公场景将无处不在不仅是在家办公,甚至“旅游办公”也将成为可能。

  在今年5月,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就表示,预计在未来5到10年间,Facebook中50%的员工将永久远程办公。他指出,目前95%的Facebook员工都在远程办公,并表示该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50%员工都称其在家工作的效率与在办公室一样高。

  钉钉的CEO陈航在接受采访时就认为,在5G时代,在线就是现代工作环境的基础,一个不在线的人/企业,就是在工作中不存在的人/企业。大数据和云计算将会在5G的支撑下覆盖到每一个职员个人,把人、财、物、事全面连接,实现真正的协同。按照钉钉的想象,到了5G时代,视频电话会议可能进化成钉钉全息投影会议,由于5G的延迟极小,全息投影的会议体验和面对面的会议几乎没有区别,以后异地开会也不再是件让人心烦意乱的事。

  而在沈斌看来,伴随着5G的推广,移动办公会更加视频化、多样化,无处不在。“比如未来的车载场景,可能每一辆车都会有5G在车内进行边缘计算;很多会议不再需要电脑或者手机,有可能在车内光屏中进行会议等交流,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完全可以达到的形式。”沈斌指出,其中首先需要一个性能强大、大容量、低成本的网络,这与5G有很大关系;同时要有很强的云计算能力;此外还要有智能化的AI处理能力,不是简简单单在用户层面的处理,而是同时在网络和云计算的互相调配方面可以做更多的一些处理。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5G+办公带来的无限可能,让不少在线办公平台都在抓紧布局,诸如腾讯会议、飞书、金山办公、钉钉等等的办公应用平台,都已经在5G+办公领域进行了投入。而在业内人士看来,5G+办公的未来还将为行业的商业模式带来变化。

  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随着5G技术的发展,商用5G会让远程会议办公变得更加顺畅,也进一步降低了沟通的成本。徐阳认为,如何运用5G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提高企业办公效率,让家庭环境与公司环境实现更好地融合,是远程办公企业从免费向收费突破的核心。

(责编:赵超、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