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完成组网 企业“摩拳擦掌”
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这一好消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科技日报记者在广东、天津、浙江等地采访发现,许多与北斗产业相关联的企业对此高度关注,他们认为,北斗与新基建结合,将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需求与新业态。为此,有的企业捷足先登、悄然布局;有的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成功发射 企业点赞
得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后,高兴是诸多企业的第一反应。
当天,国家发改委北斗园区重大专项的实施企业海格通信上下非常高兴。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导航领域研制厂家之一的海格通信,从1960年就已开始了漫漫征途,其前身国营第七五〇厂参加了长河三号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建设,为远洋科考和火箭发射贡献导航力量。
“这意味着我国可以彻底摆脱对国外定位服务的依赖,同时也能够向全世界提供北斗定位服务和相关产品。”海格通信北斗产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钟世广说。
与海格通信一样,浙江省德清地信小镇也是欢欣鼓舞。
德清地信小镇是浙江省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北斗三号完成组网,让在地信小镇从事智慧农业的极飞地理公司总经理游春成非常高兴。
“我们无人机的高精度厘米级定位就采用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北斗全球组网后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推动极飞地理的全球业务布局。”游春成说。
落地应用 马不停蹄
伴随着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北斗应用和北斗产业化也在“马不停蹄”推进。
在广东,有一款神器已经广泛用于公务用车,成为了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在北斗规模化应用的一面旗帜。
2011年开始,北斗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北斗民用大规模应用项目。目前已实现在广州、深圳等15个地市公务车北斗终端的安装,用户包括广东省各地市党政机关单位,完成3万余套车载终端安装。
公务车有北斗,无人驾驶的卡车,也有北斗的身影。
在天津港,无人驾驶卡车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卡车从哪来、到哪去、装什么货、怎么行驶,全部按照一公里之外的中控室发出的指令来自主完成。
无人驾驶的卡车之所以能在天津港使用起来,靠的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以无人驾驶电动集装箱卡车和其他先进设备进行智能化操作,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在人工码头上通过智能技术改造实现的堆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平均作业效率达到30箱/小时,堆场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北斗在许多场景的应用,让北斗的产业化不断推进,全国不少地方都有了相关产业的聚集区。浙江的德清地信小镇已集聚千寻位置、极飞地理、长光卫星等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软件研发、装备制造相关企业300余家,小镇产值和税收连续6年实现翻番增长。
应用推广 悄然布局
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
北斗组网完成之后,重要的就是北斗终端产品、服务系统的应用推广工作。记者了解到,不少企业对此进行产业化部署,一些相关场景也在谋划引入北斗。
钟世广说,基于在北斗二号建设期间积累的成功经验,已全面开展了北斗三号的产品研制,用以支撑未来多种多样的用户需求。
“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接收到北斗三号的信号,海格通信也在全力开发、测试新一代北斗三号卫星导航各类产品。”钟世广表示,加速开展“北斗+5G”产业升级的关键成果转化,持续催生更多北斗领域新产业和新业态,拓展北斗新基建的研发与服务能力,助力实现北斗规模化落地应用。
“千寻位置将更好推进北斗的应用落地,让各方受益北斗全球服务。”千寻位置首席执行官陈金培表示,今年将完成200座全球框架站的部署,通过接收北斗卫星信号,结合自研算法,互联网和卫星双路播发,为海外用户提供动态亚米级和静态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如今,天津港正在建设新一代的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相关的作业单元和设备也将全部使用北斗。
(记者龙跃梅 江耘 陈曦 通讯员王力中 实习生李瑞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